第十八章(第2/9頁)

熙洽不悅地:“酒井先生,我再跟你說一遍,我去旅順不是遊玩,我是晉見我的皇上,我的,明白嗎?”

酒井微笑著:“是的,我知道您想拜望溥儀先生……”

熙洽驚愕地:“你……你敢直呼皇上的名諱,還稱先生,你……你也太放肆了吧?”

酒井:“噢,你在我們日本留過學,應該知道先生是一個很高雅的稱謂。”

熙洽:“請問,你對你們的天皇也稱先生嗎?”

酒井:“這……如果您認為這樣的稱呼不合適,我……我可以……不過……”

熙洽不耐煩地:“好了,我沒工夫跟你磨牙,我問你,我為啥不能去見我的皇上?是誰讓你阻止我的。”

酒井:“我接到板垣先生電話,他說這是關東軍司令部的命令!”

熙洽現在一聽到關東軍司令部就泄氣,頭也跟著疼,他一屁股坐下來。

酒井耐心地向熙洽解釋,說溥儀剛到旅順,板垣不想讓外地臣民去旅順,是怕打攪溥儀的休息,待過一陣子,板垣與溥儀及身邊的近臣,商定好建國大綱,熙洽再去也不遲。

熙洽聽得直皺眉頭,他認為皇上在東北的所有重臣,他應排在第一位,且不說他已成立了新政府,有了根基,僅憑身世,正宗的皇室後代,這兩點勝過皇上身邊的所有重臣。他之所以盡早想見到皇上,復國大業為第一,對他將來的位置,即官職,他也不能不考慮,以他在日本的經歷和近來與關東軍的接觸,新的滿洲國家,很可能效仿日本體制,當然了,他不大贊成這種政體,他還是渴望恢復祖制,可是退一步,先據滿洲,暫行日式體制,也不失為權宜之計,那麽君主立憲,最有權力的重臣,莫過於總理之職。他把所有滿族之臣,扳來數去,覺得他應該是第一人選。

酒井說,目前建國方案已有了雛形,關東軍也非常著急,想盡快把新國家建立起來。

熙洽一聽,更坐不住了,他不聽酒井勸阻,直接要通板垣的電話,提出他馬上想晉見皇上的願望。板垣很溫和,他深諳熙洽這些清朝後裔人的心理,在皇上未就位,都想爭寵,掌握權力。他說皇上很想念熙洽,經常對他提起熙洽,還說熙洽可以隨時晉見皇上,不過,說到這兒,他話鋒一轉,說吉林新政府成立不久,離不開熙洽,皇上也希望熙洽在吉林勵精圖治,做出表率,至於熙洽在未來新國家的職位,板垣說到這兒,停頓了一下,只笑著轉述皇上的一句話:堪當大任。熙洽聽了這兒,心裏輕松下來,他請板垣轉呈皇上,他熙洽願為皇上肝腦塗地,同時,他也向板垣表示謝意。板垣說,近一兩個月將召開會議,屆時將不吝賜教。熙洽放下電話,紅光滿面,腰杆也直起來。

酒井不想知道熙洽在電話眼板垣說些什麽,也不想知道板垣對熙洽許諾了什麽,因為在他的內心認為,熙洽即便當上新國家總理,也是關東軍的走卒或稱為奴仆。

熙洽還在想著板垣轉述的皇上重托,是啊,他是該把吉林做成新滿洲的樣板,讓皇上看看看他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能力。但每當他要施展才能的時候,這個酒井就跟著搗亂,這令他大為不快。

酒井拿出一份名單,遞給熙洽,是前幾天熙洽提出的又一批軍政官員任職,酒井說要上報關東軍司令部,名曰備案,其實就是審查。

熙洽看過,不悅地:“這個李子安是咋回事兒,我提他當團長,咋兒把他名字劃掉了呢?”

酒井:“是我的提議,我認為李子安從馬明金部隊回來,尚需進一步的審查,所以……”

熙洽:“酒井先生,他是我的親信,是聽從我的命令,才提著腦袋帶隊回來的,照你這麽說,好多軍官都是原東北軍的,他們都不可相信,都要經過審查了?”

酒井:“不,李子安與其他人不一樣兒,他是在新政府成立後,回歸的,另外,我們已查清,九站的襲擊事件,是馬明金所為,李子安竟說是來之後才知道,這是個疑點。”

熙洽:“馬明金是個鬼子六,他做的事,能告訴李子安嗎?”

李子安丟盔棄甲,狼狽地逃回吉林,只帶回一個連中的六十多人,他以為熙洽一定要罵他個狗血噴頭,弄不好會槍斃他,不想,熙洽沒等聽完他的話,哈哈大笑,連聲誇贊過後,說要提李子安當團長。李子安受寵若驚,差點沒跪下給熙洽磕頭。

酒井對原東北軍任何人都不信任,只是無奈缺人之際,利用而已,他看出熙洽在培植親信,擴大兵源,按理說,這對關東軍是個好事兒,可是他又怕熙洽勢力過大,形成潛在威脅,所以,他奉關東軍司令部命令,節制熙洽的權力。

熙洽上來倔勁兒,不過,與其說為李子安爭取,不如說在為自己爭取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