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什麽樣的人才是勇士 (蘭封會戰、萬家嶺大捷)(第3/20頁)

克虜伯野炮果然頗有威力,能把日軍陣地砸到四分五裂,使得日軍只好將站上的卡車臨時充作保護掩體。在炮火支援下,五十八師通過單兵爆破、小組突擊等方式,一步步向車站逼近。5月28日,羅王車站、羅王寨先後被予以收復。

在日軍指揮所內,中國軍隊繳獲了一柄土肥原自佩的指揮刀,證實這次羅王爭奪戰系由土肥原親自指揮,可見他對確保羅王車站的重視程度。對未能擒住土肥原,三軍上下當時莫不引為憾事,然而如果從理性的角度來看,以中國軍隊當時所具備的實力,這一目標是極難達成的。

寸步難進

就在五十八師攻打羅王車站的同時,五十一師正在協同友軍會攻三義寨外圍。5月25日,淩晨四點,一五一旅首先取得突破,一舉攻占柴樓,並以柴樓為依托繼續向縱深推進。

五點,日軍發起反撲。一五一旅三〇二團團長紀鴻儒率部端起刺刀,與敵人展開白刃戰。

要在平原之上跟日本兵拼刺刀,總體上中國兵是吃虧的。你這邊可能剛剛做出刺殺動作,對方的刀鋒就已逼近胸膛,而且日本兵雖然普遍個子不高,但身體粗壯,力氣比中國兵還要大,以至於拼刺時都撥不開他的刺刀。在蘭封戰場上,有一名學生出身的士兵表現得極其英勇壯烈,日本兵的刺刀首先從他的前胸捅透後背,但在頻死之際,他的刺刀也同時紮進了日本兵的腹部。打掃戰場時,戰友們發現雙方的刺刀都留在了對方身上。

有經驗的老兵知道自身槍短,一般不會這樣面對面地硬拼,而是會合理地使用閃避動作。閃的時候不會正好閃得那麽巧,當刺刀從肘邊晃過時,刀尖很容易劃破皮肉。

痛是難免的,可是得忍住,要不然就不止傷痛那麽簡單了。重要的是做下面這個動作:避過突刺之後,或者側身轉到他的旁邊,一刀將其刺死,或者索性直接用槍托橫掃過去,砸他個狗頭!

當然日本兵也不傻,他的反應也許比你還快。當你用槍托砸的時候,他會接住你的槍,用力拖拽,而你這邊必須用力壓住。如果膂力差不多,在失去重心的情況下,兩人就會同時倒地——即便在地上扭成一團,也不能松手,此時不管拳頭還是腦袋都可以當作武器,只要足以殺死對方。

什麽樣的人才是勇士?這樣的人才配叫勇士。有的機槍手倚仗著自己力氣大,幹脆就直接掄起機槍左右開弓,也能把敵人砸到腦漿迸裂。

一場白刃戰之後,三〇二團挫敗了日軍的進攻。至上午九點,日軍外圍防線陷於崩潰,逐漸向寨內退守。

5月27日,五十一師攻克三義寨外圍的最後一道防線。各部抓緊時間進行戰地偵察,準備拿下三義寨。

不料第二天情況起了變化,從羅王寨等圍寨逃出的日軍全都鉆進了三義寨,寨內日軍實力大增。與此同時,中國軍隊的大批援軍也陸續趕到,對三義寨實施了三面包圍。

五十一師作為進攻的主力之一,被分成兩股,其中紀鴻儒的三〇二團擔綱正面攻堅,張靈甫的三〇五團負責配合助攻。當三〇二團前進至三義寨門前日軍的警戒陣地時,戰鬥就已經變得相當激烈,在日軍的頑強抵抗下,部隊寸步難進。

像這樣膠著在寨門邊緣,以日軍火力之熾烈,就有被消滅的可能。因此紀鴻儒和官兵們不顧危險,冒著炮火往寨內猛沖。他們曾一度沖入寨中,但在遭到日軍反擊後,又被打了出來。

兩團整理隊伍後,再度發起猛攻。紀鴻儒身先士卒地沖在最前面,不幸身負重傷,當場陣亡。

當天晚上,王耀武復制打毛姑寨時的夜襲戰術,派李天霞率領突擊隊,趁天黑攀上寨墻後攻入了寨內。可惜沒有後續部隊入內接應,突擊隊只得從原路撤出。

5月29日,攻勢仍沒有取得任何進展。一方面是由於缺乏陣地攻堅的足夠武器和火力;另一方面,中國軍隊盡管數量多,但像七十四軍這樣的精銳主力欠缺,相當一部分都是南京保衛戰之後匆匆組編起來的新軍,不少士兵甚至是新抓來的壯丁,一聽到日軍的大炮聲就往後跑,軍官們光收容整理部隊就要忙得滿頭大汗。

當時除三義寨外,日軍還占有曲興寨。中國第一線部隊離寨不過一百米,遠的也不過兩三百米。前線指揮官給上面打電話,說只要再增加一部分兵力,是可以把曲興寨奪過來的。

上司在電話聽了只有苦笑:“你的建議好是好,可我哪有部隊給你呢?其余部隊都被日軍的幾顆炮彈給嚇跑了,潰不成軍,全師只有我們這一個團可用了。你要援軍,只好等外面派。”

三義寨屯集的日軍比曲興寨可多多了也強多了。關鍵時刻,三義寨這裏的進攻部隊要是再抽一部分去打曲興寨,豈不更是抓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