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把“死”字頂在頭上 (豫湘桂會戰、衡陽保衛戰)(第4/9頁)

有可能為衡陽的解圍的只剩下王耀武兵團。此時王耀武除指揮第二十四集團軍外,還能調動第七十九軍、第九十九軍以及失守長沙的第四軍殘部,號稱有十七個師的規模。不過這些部隊自六月初就投入了戰鬥,多為建制殘破的久戰疲師,戰鬥力已大不如前,難以在日軍的阻擊線上形成突破。同時兵團內想保存實力,甚至對第十軍心存嫉妒的也不乏其人。第二十四集團軍下面的一個軍長私下就說:“如果衡陽解了圍,方先覺豈不成了個人英雄?”

就在各部或真的力不勝任,或猶豫觀望的時候,王耀武決定再次動用“虎部隊”。長衡會戰初期,王耀武只從七十四軍中抽調五十八師隨其一同進入第九戰區作戰,五十一師和五十七師都被第六戰區留在常德附近擔任守備。直至6月底七7初,五十一師和五十七師才得以歸建並全部投入會戰。

7月中旬,七十四軍軍長施中誠得到命令,限以急行軍方式趕到衡陽以西的金蘭寺、雞窩山一線,以解衡陽之圍。

七十四軍的三個師也並非都處於最佳狀態。五十七師在常德會戰中幾乎傷亡殆盡,戰後開赴桃源整補訓練,經過三個月的整訓,才剛剛恢復戰鬥力。五十八師在寧鄉保衛戰後,又與日軍第四十師團在永豐纏鬥,部隊損失也一直沒有時間進行補充。算下來,只有五十一師的情形要稍好一些。在行軍陣型上,施中誠以五十八師居前,五十一師在後,五十七師進行側翼掩護。

第一個目標金蘭寺在衡陽西南四十多公裏處,原為第七十九軍一個營駐守。日軍包圍衡陽後,為鞏固衡陽外圍,日軍第四十師團派黑須大隊攻占了此地。

最初收復金蘭寺的任務,系由第一百軍承擔。7月20日,第十九師以一部斷敵退路,主力在攻占金蘭寺前的店鋪和村莊後,逐步將敵人壓縮至金蘭寺內。

金蘭寺是一座磚石結構的小廟,但日軍利用周圍地形,把它打造成了一個易守難攻的據點:除以廟內的磚石建築物負隅頑抗外,廟前的大樹有輕機槍手進行俯射,廟後的小高地上還建有防守工事。

第十九師乃增派部隊,先將寺後高地予以攻占,接著又集中迫擊炮和重機槍,摧毀了樹上的俯射火力點。只剩下寺廟無法攻入,對於這樣的堅固據點,無論迫擊炮還是重機槍都難以逞其技,必須得動用山炮,可是十九師連山炮都沒有。盟軍飛機幾度對金蘭寺進行轟炸掃射,也因為寺廟縮在山窩裏面,難以命中。

圍攻了一周,仍然一籌莫展。第一百軍軍長李天霞采取了一個投機取巧的辦法,他指示十九師想辦法將國旗插在寺前樹上,以便使盟軍飛機看到後,可以向上報告,說第一百軍已攻取了金蘭寺。

在擔任團長至師長時期,李天霞並不乏七十四軍將領所慣有的勇猛果敢,但後來便一意熱衷於打巧仗、便宜仗,他的這個餿主意可害苦了十九師。為了插旗,十九師連續多次派敢死隊員爬上樹,但都遭到了日軍的狙擊,旗未插成,倒白白死傷了九個人。

7月23日,張靈甫揮師出擊。五十八師在擊退向金蘭寺增援的敵軍後,緊接著便會同十九師一道向金蘭寺發起猛攻。五十八師有軍配屬的山炮連,在炮兵的支援下,他們摧毀了日軍的鐵絲網前緣工事,黑須大隊余部見勢不好,趕緊從東面突圍逃跑了。

7月28日,王耀武督令兵團各部向衡陽西南郊全面攻擊前進,但是第二天日軍援兵一到,各部便全線後退,只有五十八師和十九師在繼續向衡陽挺進。兩天後,他們迫近衡陽近郊,並與守備該地的日軍第四十師團第二三四聯隊展開殊死搏鬥。

欺軟怕硬

針對解圍部隊,日軍第二三四聯隊面向西南占領了一系列陣地,其中以雞窩山陣地最為險要。

雞窩山距衡陽僅有十公裏,登山頂即可望見衡陽,它也是衡陽西郊連綿山地中海拔最高的一座山頭。雞窩山的山腳下就是通往衡陽的公路,公路朝中國軍隊的一方是一片開闊地,易守難攻。

在常德會戰中,五十八師的王慕羨乘漆家河守敵不備,率一連兵力圍殲了在房子內休息的日軍一個中隊,因此七十四軍軍部曾授以“全軍模範連”的稱號。這次該連被作為尖兵連,擔任攻擊雞窩山的尖刀部隊,連長王慕羨當即立下軍令狀,並交代他一旦戰死,便由第一排排長代理他的連長職務。

以炮火為掩護,五十八師從黃昏開始向雞窩山主峰發起攻擊。王慕羨手擎國旗,準備發起沖鋒,不幸中彈犧牲。代理連長繼續指揮沖鋒,經過前仆後繼的攻擊,日軍被迫撤至反斜面。

戰鬥進行到第二天,五十八師投入的一個主攻營即傷亡近半,兩名連長一死一傷。第三天拂曉,一架低空盤旋的日機向中方陣地進行對空射擊,爾後因為懼怕盟軍飛機的反擊,急於返回,結果慌慌張張投下的兩顆炸彈都落到了日軍自己的陣地上。五十八師乘機全力沖殺,向敵軍陣地投去大量手榴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