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星星的能手

盡管增援行動基本獲得成功,但與進攻的美軍相比,蒙達地區的日軍仍處於劣勢。為了保住蒙達機場,東南艦隊決定繼續運送增援部隊和補給物資,7月12日晚,日軍又派出了一支運輸編隊。

奉哈爾西之命前來截擊的還是安斯沃思編隊,其隊伍得到加強,擴充為3艘巡洋艦和10艘驅逐艦。在科隆班加拉島東北方向,美軍夜航偵察機發現了護航的日軍警戒隊,共有巡洋艦1艘,驅逐艦5艘。

上回日艦數量占優,只是指揮官一開戰就陣亡,使得它們沒能形成應有的抱團優勢。這一次想抱團也不成了,數量優勢在美艦一方,加上率先啟用夜航預警,安斯沃思對此大有勝算,他下令編隊呈戰鬥隊形向日艦駛去。

在庫拉灣海戰中,美軍驅逐艦大多做了壁上觀,原因是沒來得及發射魚雷。這回大家長了記性,伴隨巡洋艦“六英寸機關槍”的嘶吼,前衛的五艘驅逐艦都提前發射了魚雷。

然而狀態好的並非只有美艦,日艦也一樣,不知道是不是被“提防著你的皮”之類的咒罵和恐嚇給驚醒了,以往迷迷糊糊的“電子狗”一下子機靈起來,美艦一進入它的警戒區它就報了警。

美軍雷達自然比“電子狗”要強,但雷達說到底只是一種偵察手段,實戰時還是要更多地依賴人的經驗和素質。太平洋戰爭前,日軍在訓練等方面準備相當充分。在飛行員訓練目力的課程中,有一項是大白天找星星。一般人是不太可能做到的,但經過一次又一次實踐,日本飛行員都成了找星星的能手,往往還越找越多。每當看到一顆特殊的星星,他們會很快記住它的位置,然後把視線猛地向90°方向移動,隨即又轉回來,看看自己能否立即找到。

用這種極端方法,日軍訓練出了王牌飛行員,也訓練出了一批目力極強的夜戰精英,他們的水平是戰前準備不足的美軍難以企及的。在美艦開火的前一分鐘,日軍瞭望哨就憑肉眼發現了美艦,指揮官伊崎俊二少將下令打開探照燈,實施魚雷和艦炮射擊,安斯沃思預想的先發制人變成了遭遇戰。

日軍旗艦“神通”號輕巡洋艦因為打開了探照燈,首先成為“六英寸機關槍”的理想標靶。在極短時間裏,美艦就向其發射了230發炮彈,“神通”號僅鍋爐艙就被命中10發,機艙完全被炸毀,旋即喪失航行能力。

日軍的5艘驅逐艦也將發射管裏的魚雷全部射出。日軍魚雷手與瞭望哨一樣,在夜戰中均具備“要麽不發,要發必中”的高水平,美軍“林德”號巡洋艦被魚雷擊中,失去戰鬥能力,被迫由驅逐艦護送返航。與之相比,美軍魚雷兵相對訓練不足,也缺乏實戰經驗,前衛驅逐艦射出的魚雷大多被浪費了。

日軍驅逐艦射完魚雷後,便迅速撤出戰鬥,美軍驅逐艦趁勢向已無法航行的“神通”號發射魚雷。這是不能動的固定靶,要再射不中,就得抽自己嘴巴子了。一發魚雷擊中“神通”號,“神通”號在猛烈的爆炸聲中斷為兩截,很快沉入海底,包括伊崎少將在內的482名船員隨艦沉沒。

安斯沃思以為夜戰已經結束,日軍已經敗逃,但他想錯了。

庫拉灣海戰中有一個細節被忽略了,那就是日軍驅逐艦的去而復返。這其實是日軍在夜戰中的一種戰術打法,即暫時撤出戰鬥,重新裝填魚雷後實施二次攻擊。

日軍五艘驅逐艦重返戰場,並帶來了充足的魚雷,留在戰場的美艦猝不及防,一艘驅逐艦被擊沉,另外兩艘巡洋艦也遭到重創,經過緊急搶修,才得以返回圖拉吉港。

與庫拉灣海戰相似,交戰歸交戰,日軍始終沒有耽誤卸載,1200名陸軍和20噸彈藥被送到了島上。因交戰海域在科隆班加拉島附近,此次夜戰被稱為科隆班加拉島海戰。美軍在海戰中已不是小挫,而是嚴重失利,受到重創的三艘巡洋艦中,“林德”號直至戰爭結束也沒能完全修復,另外兩艘經過數月大修才得以重新歸隊。

從庫拉灣海戰到科隆班加拉島海戰,都是面對面真刀實槍的夜戰對抗,結果證明,與1942年相比,美國海軍的夜戰水平雖然已有很大進步,但要完全追上日本海軍,必須付出更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