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神經症

兩次海戰,讓哈爾西在所羅門群島海域的海軍遭到沉重打擊,一時間,他幾乎湊不出可以出海作戰的巡洋艦了。日軍則利用這一有利時機,加緊向所羅門群島中部運送援軍和物資。

哈爾西當然不能坐視,既然海上暫時無法截擊,就從空中開始。

7月16日,瓜島“仙人掌航空隊”兩百多架飛機向日軍布因港飛去。港口裏,日軍驅逐艦正在緊張地裝運物資,準備增援新喬治亞島。看到美機飛來,日軍急忙出動戰鬥機進行攔截。

在戰鬥機對抗的同時,72架美軍俯沖轟炸機和魚雷機沖破攔截,對布因港內的日軍艦船進行了空襲。日軍艦船全都靠在一起,動都沒法動一動,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炸彈落在自己頭上。

日軍驅逐艦被炸沉一艘,炸傷兩艘。這樣一來,運送編隊就必須調整,東南艦隊司令草鹿任一被迫取消了增援行動。

集中一地出發顯然有風險,草鹿下令各艦從各自的駐泊港起航,在海上會合後再一起出發。這次運輸任務完成得不錯,但在途中被美軍“卡特琳娜”式夜航機給盯上了。

接到夜航機的報告後,瓜島的TBF“復仇者”式魚雷機陸續趕到,對日艦編隊實施了“平桅轟炸”。

“平桅轟炸”是魚雷機采取的一種超低空轟炸方式,投彈高度只比軍艦的桅杆略高,當然命中率也水漲船高,而且每架魚雷機掛的炸彈都是重達一噸的重磅炸彈,威力相當驚人。在這次空中攻擊戰中,日軍共有兩艘驅逐艦被擊沉,其余艦船也大多受傷。

之後,空中攻襲便成了哈爾西對付日軍海上增援的利器。日本海軍為此氣急敗壞,草鹿任一將東南艦隊司令部從拉包爾遷至布因,與美軍大打基地航空戰。

基地航空戰與海上航空戰不同。海上航空戰是以擊沉對方艦船為目的,基地航空戰則以飛機為主攻目標,實際上就是戰機之間的對攻,其中自始至終要參加拼殺,損傷也最多的是戰鬥機。

此時,美國海軍在南太平洋的主力戰鬥機,已不是F4F“野貓”式,而是F4U“海盜”式。“海盜”式的機翼龐大笨拙,視野很小,降落速度也太快,不太適合做艦載機使用,但這種新型戰機成為岸基海軍陸戰隊的新寵。

“海盜”式有著結實的身板,奇快的飛行速度,“零”式只要被它狠撞一下,立刻機毀人亡。因此只要運用得法,在與“零”式較量時,“海盜”式並不處於下風,仿佛是陸航的P-38“閃電”式。日軍飛行員也很害怕見到“海盜”式,他們給“海盜”式取了個綽號,叫作“狂嘯死神”,原因是“海盜”式俯沖和攻擊時尖厲的聲音會讓他們感到毛骨悚然。

一方面是性能上去了,另一方面是美機的數量還占有優勢。截至1943年春,美國飛機的月產量為9000架,日本只能生產美國的六分之一,至關重要的“零”式每個月不過出產200架,美國的飛機總數達到80000多架,日機才10000多架。在這種情況下,日本海軍航空隊要想在空戰中不至於完全落於下風,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經常動員手頭所有的“零”式,盡可能保持局部優勢。

加班加點的結果,是日軍飛行員疲憊不堪,休息和營養都得不到充分保障。就算是王牌飛行員,在經過連續空戰後,也會出現視力下降、注意力無法集中等現象,這在殺機以分秒計算的空戰中是極其致命的。

美軍飛行員就不同了。“仙人掌航空隊”擁有足夠的人員和飛機,能夠確保飛行員每隔一到三天參加一次空戰,並且還可以讓飛行員做好充分準備,在最佳精神狀態和健康情況下打仗。

空軍越戰越勇,並不能替代哈爾西的焦灼。海空大戰,都是為了增援島上的地面戰,但地面戰打得不盡如人意。

美軍剛登陸新喬治亞島時,一切都是按照計劃進行,很是順利,戰況是從進入叢林地帶後發生劇變的。

新喬治亞島的熱帶叢林,比瓜島更密、更潮濕,也更不利於軍事行動。叢林裏的荊棘叢刺沒完沒了,必須不停地用刀砍伐,才能辟出一條道路,叢林中還有無數條冰冷刺骨的叢林溪流,有的必須泅渡過去,有的看上去簡直無法通行。

登陸美軍主力為美國陸軍第43步兵師,只經過了數周的叢林戰訓練,在叢林作戰和生存方面還屬於菜鳥級別,他們在叢林裏跋涉12個小時,才向前挺進了11千米。官兵們時而四肢著地爬過山梁,時而連滾帶爬滑下山坡,被叢林折磨得生不如死,再加上補給不及時,饑腸轆轆,很多人連一天到底是怎麽過去的都弄不清楚。

與叢林一樣可怖的是日軍的襲擾。每當夜幕降臨,新兵們便如墮地獄,日軍無休止地進行辱罵,鳴放鞭炮,虛張聲勢地做出進攻動作,使得蜷縮在散兵坑中的士兵無法入睡。他們不知道潛藏在叢林裏的日本兵會在什麽地方出現,又會在什麽時候用冷槍要了自己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