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節伯克

11月24日,一切準備就緒。七個營的炮兵集中火力進行射擊,口徑從75毫米到155毫米不等的野炮在前線怒吼。陸戰三團一營同時擔任火力掩護,在陣地上用機槍向日軍掃射。

上午9點,陸戰三團三營居左,二營居右,躍出陣地,開始發動聲勢浩大的突擊。

美軍進行了三天準備,日軍也沒閑著。第23步兵團同樣調來了炮兵,而且炮兵的作戰技巧很出色,火炮射程被調整得十分精準,當美軍陸戰隊員從陣地躍出時,立即“萬弩齊發”。猛烈而準確的火力使美軍蒙受了極大損失,傷亡數字達到了整個布幹維爾島戰役的最高峰。

火炮對雙方步兵的殺傷差不多是對等的,當陸戰隊九生一死沖過“烈火地獄”時,日軍的抵抗力也已經降到接近零點,一線陣地全被美軍炮火夷為平地,到處都是日本兵的死屍和工事廢墟。

再往前推,火炮射程有所不及,無法進行充分壓制,日軍的抵抗又變得激烈起來,並且從三營的左翼發動了有組織的反擊,給所有前進部隊都造成了迂回的威脅。

三營官兵猛撲上去,通過一番血腥的肉搏戰,才解除了這一威脅。隨後,這個營又立即向前挺進,中間連喘口氣的工夫都沒有。

此時,距離出發陣地已經在800碼開外,陸戰隊一面進行整頓,一面布置迫擊炮陣地,以便對第二目標線發動突擊。

突擊重啟後,日軍的抵抗雖然還是一樣頑強,但兵力已經分散,毫無組織,因此其實際戰鬥力十分微弱。三營、二營在迫擊炮的掩護下,像壓路機一樣壓過去,終於到達了第二目標線。

11月25日上午,蓋格調來了新的生力軍,陸戰第九團從左,陸戰突擊團從右,繼續向前推進。激戰一個白晝後,為保存實力,第23步兵團所剩的最後一支成建制部隊乘著夜色逃跑了。

這場被稱為“皮發叉路之戰”的激戰至此告一段落。戰後,美軍在叢林中找到的日本兵遺屍達2014具,但是日軍到底傷亡了多少,始終沒有做過精確統計,連日軍本身也無準確數字,只知道第23步兵團作為番號整體已不復存在了。

皮發叉路之戰發生時,百武仍沒有弄清楚美軍的真實意圖,他只能靜觀戰局的發展。戰鬥打完,他自以為搞懂了,認為原先的估計一點兒也沒錯,美軍上岸就是要奪取機場。

不要再浪費過多的人力和精神主動出擊或反登陸了,那樣證明不合算。打定主意後,百武便把退到布幹維爾島內陸的日軍殘部收集起來,與第六師團等部隊合兵一處,建立起新的內陸防線。這條防線以島上機場為保護核心,而且遠在美軍火炮的最大射程之外,防線內的日軍只等“瘋狂”的美國人攻上來,好實施他們的以逸待勞之術。

現在讓百武發愁的,不是登陸的美軍兩棲軍,而是航空隊。日軍在布幹維爾島共有六個飛機場,大部分在南部的布因,有一個在北部的布卡。就是這個布卡機場,由於遭到美機的頻繁空襲,已無法使用。

另外,相對於布因機場,布卡機場所在的布卡島防守薄弱,百武擔心蓋格會乘虛而入。為此,他要求海軍迅速派出巡洋艦,以“東京快車”的方式向布卡島運送陸軍增援部隊,同時從該島撤出多余的空勤人員。

11月25日,聯合艦隊抽調五艘驅逐艦組成編隊,其中三艘載人,兩艘護航。就在這天傍晚,美國夜航機發現了航行中的這支日艦編隊,並迅速進行通報。

此時,謝爾曼和蒙哥馬利的航母大隊已調離所羅門海區,該地區海戰任務仍由南太平洋第三艦隊單獨承擔。接到敵情通報後,哈爾西的作戰參謀一算,美艦必須以31節(即每小時行駛31海裏)的平均速度航行,才能在指定時間到達目的地。

哈爾西想到了伯克的驅逐艦部隊,他們的驅逐艦皆為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建造的新艦,即“弗萊徹”級驅逐艦。“弗萊徹”級驅逐艦被認為是二戰時期最好的驅逐艦,配備有SG型對海搜索雷達,火力兇猛,且具有優異的續航能力。

不過,伯克部隊的驅逐艦雖有“小海狸”之稱,但平時的最高編隊速度也只達到30節。哈爾西親自給伯克下達了一道命令:“伯克,你必須以31節航行,到達布卡島以西大約30海裏處,如果遇到敵人,你完全知道應該怎麽辦。”

伯克立即組織了一支由五艘驅逐艦組成的分艦隊,以31節的速度朝目的地高速駛去。因為這個典故,他本人後來就有了一個新的綽號——“31節伯克”。

分艦隊趕到一個叫聖喬治角的狹窄海峽時,他們通過雷達發現了日艦。伯克是驅逐艦“古羅馬戰法”的首創者,但陰錯陽差,第一個賴以成名的卻成了他的繼任者穆斯布魯格,這次終於可以由他親自來實施自己的軍事主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