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沒上鉤

西進吉爾伯特群島的作戰計劃被命名為“復蘇行動”,原定於11月19日實施,由於要等待哈爾西借調的謝爾曼、蒙哥馬利航母大隊趕回,總攻發動日期又順延了一天。

11月20日拂曉,大洋復蘇,第五艦隊傾巢出動,所有參戰部隊均向著吉爾伯特群島的目標進發。

吉爾伯特階段的作戰行動另有稱謂,叫作“電擊行動”。作為“電擊行動”的第一目標,馬金環礁對於美軍來說並不陌生,瓜島戰役期間,“美版八路軍”卡爾遜突擊營正是在這裏打了一場漂亮的突襲戰。馬金環礁的主島及日軍指揮部所在地是布塔裏塔裏島,此地一取,就等於控制了整個環礁。

布塔裏塔裏島的日軍總共不足800人,其中海軍陸戰隊員只有284人,其他全都是地勤人員、日軍工兵和朝鮮勞工,防禦能力並不強,這也是斯普魯恩斯優先將其作為進攻目標的原因之一。同時,布塔裏塔裏島靠近馬紹爾群島,二者相距僅190海裏,容易遭到馬紹爾日軍的襲擊。因此,斯普魯恩斯要求必須在一天之內就予以占領,以便支援艦隊迅速撤退。

第五兩棲軍軍長霍蘭·史密斯少將親自指揮了布塔裏塔裏之役。這座小島的形狀有如一只鐵錘,日軍的主要設防地帶在“錘柄”的約三分之一處,史密斯計劃先在“錘頭”實施牽制性登陸,以便把日軍從“錘柄”吸引出來。之後,美軍再在“錘柄”進行二次登陸,將日軍予以攔腰截斷。

魚鉤設計得很精妙,只是魚沒上鉤。不是餌不夠,也不是魚不餓,而是日軍兵力太少,基本上都留在原陣地未動,這讓霍蘭·史密斯枉費了一番心機。還好,護航艦隊的空海支援很給力,使得部隊登陸時未遇到太大困難。

不給力的恰恰是登陸部隊。從珍珠港開來的第27步兵師長期擔任夏威夷的警備任務,此前從未正式參加過戰鬥,這是他們首次實戰。由於久駐海外,該師的很多士兵都很想家,反映在戰場上就是怯戰,缺乏應有的英勇精神。部隊上岸之後,僅僅受到幾名狙擊手的射擊,或者是一兩挺機槍的攔阻,便整整幾個小時動彈不得。尤其是到晚上,特別容易緊張,偶有風吹草動,一群人就神經過敏,胡亂射擊,有時幹脆連陣地都放棄了。負責輸送登陸部隊的特納後來向尼米茲報告:“坦率地說,他們(第27步兵師)還沒有開戰就戰戰兢兢,一直嚇得發抖。”

霍蘭·史密斯也非常惱火,他富有兩棲作戰經驗,知道這樣的打法不行,但短時間內又沒法把弱兵馬上調教成強兵,只能硬著頭皮繼續指揮下去。

按原定計劃,用一天時間肅清是絕對不可能了,光把日軍驅逐出主陣地就用了兩天,再將其壓迫到“錘柄”的一端,又用了兩天。

在布塔裏塔裏戰鬥中,美日兵力對比是23∶1,但占絕對優勢的美軍花了整整四天才占領布塔裏塔裏島,日軍除陸戰隊1人、工兵和勞工104人被俘外,其余全部被殲。第27步兵師也戰死了64人,傷152人,這個傷亡率是比較高的。

耗時過長的登陸戰,使得支援艦隊無法按原計劃及時撤退,結果一艘日本潛艇趁機駛進馬金海面,用魚雷擊中了“裏斯康布灣”號護航航母。航母發生爆炸,900多名船員中有近650人喪生,遠遠超過了登陸部隊的損失。

第27步兵師的拙劣表現,讓霍蘭·史密斯對陸軍的兩棲作戰能力完全喪失了信心,其實他最想指揮的,還是海軍陸戰隊。

都知道陸戰隊更厲害,斯普魯恩斯將由新西蘭調回的陸戰二師用來啃真正的硬骨頭——塔拉瓦環礁。塔拉瓦面積超過馬金,是吉爾伯特群島16個珊瑚島中最大的一座,同時也是日軍的防禦重點。

陸戰二師的所有部隊都在不同階段參加過瓜島戰役,瓜島戰役結束,他們在新西蘭休整訓練了7個月。那是一段甜如蜜的時光,新西蘭人對這批逃出叢林地獄的勇士倍加青睞,有許多人在新西蘭結了婚,還有更多的人準備結婚,真是“直把他鄉作故鄉”,以致離開新西蘭時,幾乎人人都戀戀不舍。

出發了也不知道要到哪兒去,一切都處於高度保密狀態,只有少數軍官才掌握行動機密。

在海上航行72小時之後,指揮官才宣布進攻目標:“從今天算起,第六天的8點30分,我們將襲擊吉爾伯特群島的塔拉瓦環礁。我們將從末端的一個小島登陸,土人稱它為貝提奧島。”

無論塔拉瓦環礁,還是貝提奧島,對於普通陸戰隊員來說,都是一些虛無縹緲的地名,他們聽都沒聽說過,連怎麽發音都弄不清楚。當時為了保密,書信中一般都不直接提及軍營駐地。一名士兵為了讓他在美國的情人知道下一步去向,便想出了一種巧妙的暗語,比如“我最親愛的紫羅蘭”是說他將開赴特魯克,“我心愛的紫羅蘭”表示去拉包爾,但他實在不知道怎麽形容塔拉瓦環礁,於是只好用了“寶貴的”來形容,意思是他還在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