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搏兔

1944年1月中旬,第五艦隊以馬紹爾群島為目標,發起“燧發槍行動”。

這時第五艦隊的規模又有擴大,行動之前,整個珍珠港裏的艦船密密麻麻,使得這座港口就像用鋼鐵鑄成的一樣,水兵們稱之為“大藍艦隊”。第五艦隊離開港口後,珍珠港又突然變得一片空曠,仿佛一座城池消失了一樣。

如同執行“復蘇行動”一樣,第五艦隊司令斯普魯恩斯中將仍任行動總指揮,但在戰前的準備會上,他與尼米茲之間又有了分歧。

鑒於“復蘇行動”的教訓,斯普魯恩斯主張飯要一口口吃,分幾步循序漸進地奪取幾座環礁。尼米茲說一口口吃是對的,不過吃第一口時嘴要張大些——繞過其他環礁,直撲誇賈林環礁。

誇賈林環礁位於馬紹爾群島的中心,乃日軍司令部所在地,美軍攻占後,能得到兩個機場和一個一流的錨地,誰聽到都不免動心。可當尼米茲提出後,總指揮斯普魯恩斯、登陸編隊指揮特納、陸戰指揮霍蘭·史密斯,三巨頭不約而同地表示強烈反對。

這三個人考慮的是現實困難。美軍占領誇賈林環礁後,還得建立誇賈林與吉爾伯特、珍珠港之間的交通線,而被繞過的那兩座環礁將會切斷這一交通線,況且兩座環礁上都有日軍機場,可對誇賈林進行空襲轟炸。

進攻誇賈林,打好了自然是人間爭霸,可萬一打不過,你別想就人間蒸發,到時守又守不住,跑又跑不脫,豈不很慘?

尼米茲一貫能夠接受部下的建議,但這次他堅持己見。他的決策不是一拍腦袋就得出的結論,其依據主要來自無線電情報分隊破譯的情報。情報顯示,日軍正在其他島上加強工事,唯獨忽略了誇賈林環礁。

很顯然,日軍的思維是常規思維,他們也認為美軍會從外圍逐個攻擊。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乃兵家要訣,尼米茲決不願意放棄自己認為正確的主張。

最後一次,尼米茲一個個征求斯普魯恩斯等人的意見:“你們現在怎麽考慮?”

得到的回答無一例外還是:“打外圍島嶼。”

短暫沉默後,尼米茲以不容置疑的口吻說:“但是,諸位,我們的下一個目標還是誇賈林環礁!”

斯普魯恩斯、霍蘭·史密斯不吱聲了,唯獨特納還在說這是個冒險且魯莽的舉動。尼米茲語氣溫和,但鋒芒畢露:“如果你們不想幹,就換人。你們願意幹還是不願意幹?”

三個人面面相覷。原來所謂號召力都是空的,說得順就是號召力,逆耳了還有殺招在這裏等著呢。

見大頭頭發出了“最後通諜”,幾個人都屈服了,連特納也皺起眉頭說:“我當然願意幹。”

1月30日,第五艦隊的南北兩路部隊分別駛抵誇賈林環礁。尼米茲顯然做出了一個英明的決定,他直取誇賈林的做法,不僅讓部下們感到震驚和意外,也大大出乎日軍的預料——誇賈林已分兵出去,防守能力大大減弱。

但防守能力減弱了,並不代表就好打。作為馬紹爾群島的中樞海島,誇賈林毫無疑問是一個極其堅固的據點,若戰法不當,“復蘇行動”便是前車之鑒。

美國戰史學家把“復蘇行動”稱為“1945年勝利的播種床”,幸虧曾經付出了血的代價,美軍才有避免第二次掉進坑裏的機會。他們總結出,“復蘇行動”之所以損失巨大,並不僅僅是因為同時進攻馬金環礁和塔拉瓦環礁,分散了兵力,最主要的還在於美軍無論從理論還是實踐上,都缺乏攻占珊瑚環礁的經驗,導致了眾多的指揮失誤。

教訓之一,就是在一座日軍高度設防的珊瑚島上,其工事的堅固程度,怎麽評價都不為過,你扔再多的炸彈和炮彈,也不一定能予以嚴重破壞,更不用說徹底摧毀了。這就告訴海軍,支援火力只嫌不夠,沒有過多。

與“復蘇行動”不同,“燧發槍行動”采取的是獅子搏兔的戰術,支援火力集中之密,在太平洋戰爭中達到了空前的程度,甚至有人認為有點兒小題大做。

先是陸基飛機做連續不斷的長途轟炸,接著第58特混艦隊的快速航母群實施三天的密集轟炸,最後到登陸前,支援艦隊又連續炮擊兩天。據統計,美軍在馬紹爾群島投放的炸彈和炮彈數量,相當於進攻吉爾伯特群島時的四倍。一位隨軍記者報道說:“整座島好像被拋到了兩萬英尺高空又跌落下來。”

有了排場,還得搞清楚用場。參與炮擊的艦炮全部使用大口徑火炮和穿甲彈,炮擊時至少可有效穿透日軍防禦工事的上部。每次轟炸和炮擊,還要在硝煙消散後查明破壞程度,再根據實際效果,有針對性地重復進行精確轟炸和射擊。

另外一個細節也頗能反映美國人的反省精神和意識。尼米茲在視察貝提奧島後,便專門在夏威夷一座偏僻的島嶼上修建了試驗場,把日軍的碉堡和沙頂地堡都原樣復制了過去。海軍用艦炮對著復制品反復轟擊,試驗發現,摧毀日軍海島工事最有效的辦法,不是近距離平射,而是遠距離的排炮俯射,於是支援艦隊便采取了這種炮擊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