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從歐洲歷史上解釋(第2/2頁)

不過仔細考察,這種商業文化的發達,還有許多仰仗中古時代的遺傳,如同艷稱英國政治的,所謂紳士風,所謂運動精神Sportsmanship。我此次到美國,在黃金鎖子甲中,還把著他一點清教徒的脈搏,大戰時代,英國學生的勇敢,令人回想到當年的騎士的風度。日本也有所謂士魂商才。

海國文化的王冕,從希臘、羅馬,經過荷蘭、西班牙而傳襲到英國,當然是自然趨勢,但是到世界市場沒有開辟余地的時候,這個王冕就發生問題了。

第一個發野心的就是以農業起家的日耳曼種的德國,他憑他四十年的努力,從一個農業國脫胎地變成工業國,以五千萬人口而無限制地大量生產,除向外發展外當然是別無辦法,因此就發生了歐洲大戰,上帝給他一個“忘本”的訓誡,沒得吃了,機器真造不出面包來,餓了!敗了!可是商業文化到此就形成了一個劃期的段落。

最早產生自由理論的英國,經過渥太華會議把自由貿易取消了,世界這裏一群那裏一堆,形成了經濟集團(從交通變而為區劃了)。戰時既然可以海上封鎖,那平時就得自給自足,世界公認流通的金子,一律裝入倉庫,代之以各國的信用券。最奇怪的,現代第一流摩登的國際貿易,倒車開到三千年前農業初成功時代的物物交換!

所以法西斯也罷,國社黨也罷,蘇維埃更逃不了所謂五年計劃,四年計劃,都是一種農業文化的新表現,這不是一定說農業文化的優越,可是商業文化的破產是決定的了。英國人聽見法西斯國社黨、蘇維埃都有些頭痛,其實許多事件,還是他自身先進國開辟出來的。消費合作社在英國最先創辦,成績也最好,這不是廢商的先聲?基爾特明明是中古時代手工組織的遺產,英國就首創所謂基爾特社會主義,這就可見我所謂“演變”。大陸的農業統制精神,乃孕育於商業自由的海國,這是因為商業頂發達的國家,感受痛苦亦最大,因為商業擴充同當年地中海文明一樣,受了天然的限制!

這中間科學的進步也是一大原因,如果許多天惠不厚的國家,根本上不能自給自足,那麽這國際貿易還可以相當維持,但是現在化學工業進步,汽油也會人造,橡皮也會人造,於是工業家就同農民合作,而商業走上了自殺的一途。

這種新農業文化的趨勢,影響到制度上有兩種需要:

(一)專制的政治,即首領制。如今日美國羅斯福,且權力加增。

(二)民主的經濟,即協作制,以職業代表成協作會議。

今日世界都處於準戰爭狀態之下,猶欲舉大戰前的民主政治議會制度以為鼓吹文明之具,真可為不知時務,所以政治上之必用首領制殆無疑義。但是統制經濟名義雖則是國營,實際則是勞資合作。生產與分配均趨合理化,實含有至大之民主精神,故俄之合作社,意之“行業合作國民會議”都建立在這個精神上。今日首領制之根本不同於古代帝皇專制者,其原因全在於此。這種經濟的議會制度,政治的專制辦法,實為國民總動員的根據,也就是國防經濟學上基本原則之實現。


[1] 即紐倫堡——編者注。

[2] 即德國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下同——編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