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海軍戰略於墨西哥灣和加勒比海的運用(一)(第4/11頁)

我畫出的三條線可以構成一個三角形,需要時,我會這樣稱呼它。

現在讓我來介紹一些數據。

由密西西比河南口至科隆為1500海裏。

由彭薩科拉至阿內加達海峽直線計算(墨卡托坐標)為1700海裏。

由科隆至馬提尼克島的羅亞爾港為1300海裏。

由彭薩科拉至密西西比河南口為150海裏。

科隆所在之角略大於90°。

現在我將位置、力量、資源三者兼具的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主要據點一一指出。在這裏,我並不打算討論選定它們的理由並詳述每一個港口的有利條件。這些據點是密西西比河河口、彭薩科拉、基韋斯特、哈瓦那、西恩富戈斯、聖地亞哥港、金斯敦、奇裏基環礁湖、科隆;聖盧西亞島、馬提尼克島和瓜德羅普島;薩馬納灣、坦帕。

除了上述據點外,還有一些居於次要地位的據點,它們是尤卡坦航道西側的穆赫雷斯島;阿內加達航道的聖托馬斯島、維爾京果爾達島或庫萊布拉島。可以忽略掉最後一處,因為不管航道如何有利,單就其控制力而言,輕易地利用其他航道就可避開此位置。

我將這些位置選出來,並告訴你們,它們是重要的戰略據點,並不意味著此外再無其他據點,也不是說我只對它們全面地評價便忽略掉其周圍的一切,即研究那些能夠對其發起進攻和可能削弱其影響之點。上述各個戰略據點作為小的戰略影響範圍之內的中心,我把它們一一列出,每個據點同我們現在正在考察的大的戰略影響範圍具有相應的關系。聖盧西亞代表著其以南和以東的整個島群——巴巴多斯、格林納達等;基韋斯特包括德賴托圖加斯和坦帕灣;哈瓦那包括馬坦薩斯及其以西各港;聖地亞哥包括關塔那摩;而科隆則是地峽的代表港口,包括地峽兩側的奇裏基環礁湖和卡塔赫納。

從我的上述內容寫成以來,美國通過美西戰爭占有了庫萊布拉島,並擁有了對關塔那摩港的使用權。占領這些地方所產生的戰略影響,就其位置而言,即一旦需要,美國就可將基地線從以前的墨西哥灣海岸推進至加勒比海北部。美國可以將所取得的庫萊布拉島和關塔那摩港部署成戰爭所需的海軍場站,用以代替新奧爾良和彭薩科拉。我所說的“部署”,就是加以適當的設防,配備警衛部隊,儲備煤炭和其他所需物資,當然肯定少不了的是建立塢修設施。儲備充足的煤炭和完備的塢修設施是艦隊戰時的主要需求。最近十年以來,戰列艦體積陡增,其對海軍港口建造要求比以往更加嚴格,其中尤其是對入口水深的要求更甚,它要求潮流和水道障礙應該盡可能地便於艦船機動。就這些要求來看,彭薩科拉和密西西比河河口的價值,已經比不上二十年前了。在簡要歸納海上位置的戰略價值的要素時,我們可以說,在位置和天然的攻防要素方面,庫萊布拉島和關塔那摩絕對要比美國墨西哥灣海岸各港的任何組合更為有利;在戰爭所需的人工資源方面,它們也與其他港口相當;在天然資源方面,它們無法與大陸海岸的位置性比,因為後者可以毫無顧忌地依賴本國國土。簡單地說,就加勒比海和巴拿馬地峽來說,庫萊布拉島和關塔那摩之於美國猶如直布羅陀和馬耳他之於英國在地中海和蘇伊士的權益那樣重要;由於它們距離美國本土各港比直布羅陀和馬耳他距離英國更近,所以使用起來也更為便利。

爭辯庫萊布拉島同關塔那摩與美國總體戰略態勢的關系,尚未獲得明確的立法承認。因此,我們接下來所進行的討論仍將按照二十年前美國尚未取得這些地方的界線為準。當我考察上述港口時,我發現,除了牙買加和基韋斯特之外,凡是一流強國在該區域所掌握的位置都在此區域的兩端。美國控制著彭薩科拉和密西西比河,英國和法國則在小安的列斯群島設有海軍場站,英國在聖盧西亞和其他小島設有海軍場站,法國在馬提尼克和瓜德羅普島設有海軍場站。關於這些位置,各自所具有的力量,根據我們已經確定的海軍戰略的一般原理,那些遠離祖國3000海裏的小島,是肯定無法與那些位於大國海岸、擁有其背後一切資源的位置相比。然而,比起美國墨西哥灣基地的各點,英法兩國在小安的列斯群島的位置到達巴拿馬地峽的距離要近一二百海裏不等,而潮流也對其有利,所以距離更加縮短,航行時間也就更短。

我們還應注意到,還有兩個前進位置被控制著,這兩個位置就是牙買加和基韋斯特。牙買加距聖盧西亞930海裏,基韋斯特距彭薩科拉僅460海裏。從支援難易程度看,基韋斯特的條件更為有利。基韋斯特的弱點在於,這個島很小,缺乏天然的資源。所以,作為前進哨所,牙買加更優越,它離巨大權益中心巴拿馬地峽的距離,僅是基韋斯特至巴拿馬地峽距離的一半。而且,牙買加還居於中央位置,可對整個加勒比海實施有效的控制。前文已經提到過,牙買加的位置對於警戒尤卡坦和向風海峽是相當優越的。就目前的情況而言,與其把牙買加作為防禦力量,不如將它列入進攻要素,因為那些航道對於美國比它對於英國更有用。基韋斯特的位置既具有攻勢價值,又具有守勢價值,要控制佛羅裏達海峽,必須以基韋斯特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