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海軍戰略於墨西哥灣和加勒比海的運用(二)(第4/12頁)

用風帆船靠近危險的海岸很困難,常常導致艦船的使用強度和人員精力消耗都達到極限。最有力的例證就是拿破侖精心制定的進攻英國計劃,最終因為布勒斯特被封鎖而取消。分艦隊已經起航,預計在安的列斯群島會合,但20余艘戰列艦卻被封鎖在布勒斯特港內,無法前往會合。如果英國的權益只集中在西印度群島一帶,則它除了留一部分艦隊防禦本土外,將大型艦隊部署在西印度群島,把它部署在既能截擊駛往法屬諸島的艦船又能保護英國艦船的最佳位置。一艘通訊艦艇總是能先於敵方艦隊到達,因為單艦的速度比艦隊更快。因此,如果一支法國艦隊起航的目的地已經被鎖定,則英國通訊艦能先於它到達該地。拿破侖能利用英國的據點過於暴露的弱點,使其陷入分散,英國則清醒地反制,監視法國艦隊的出發點剝奪其主動性。

有可能出現這樣的情況,所選定的某些航線必須要在距敵方港口一定範圍內通過,那麽這個港口就如同前文所說的位於航線上的狹長水道一樣,具有特殊的戰略價值。這時,這個港口就對航線構成翼側威脅。納爾遜時期,如果英國在地中海並無權益,那麽納爾遜就可在直布羅陀嚴密監視法國土倫艦隊。牙買加對所有通過巴拿馬地峽的航線以及古巴就具備了這種優勢。艦隊從牙買加出發,在其視界之內,也不必超出其基地的支援之外,便可對由古巴至巴拿馬地峽的兩側航線進行巡弋。除了威脅兩側的航線外,牙買加靠近南美洲北岸[4],比關塔那摩與南美洲北岸的距離更近,采用該航線還能節省煤炭。可見,在控制加勒比海邊緣包括巴拿馬地峽在內的目的地交通線中,牙買加確實比古巴更優越。雖然古巴和牙買加一樣從側面威脅著來自安的列斯群島的航線,但牙買加更靠近。

雖然牙買加距離巴拿馬地峽更接近,但牙買加距離庫拉索島卻比小安的列斯群島稍遠一些。如果一支大規模的遠征軍正在小安的列斯群島進行裝備,牙買加雖然具備監視的能力,但是卻不如小安的列斯群島之中的另一島嶼。如果一支遠征軍以牙買加為基地,那麽就難以從安的列斯群島對其進行截擊。由此看來,各有利弊,得失相當。

在控制交通方面,在能安全地進入加勒比海時,小安的列斯群島可對其東半部進行控制;牙買加可以控制西半部。相比較而言,西半部更重要,因為敵人的目標就在西半部。此外,來自歐洲通往巴拿馬地峽的每條交通線,必定要從牙買加附近通過,卻未必經過東部群島的任何一座島嶼。

同小安的列斯群島相比,如果牙買加中立,古巴的控制作用更大。如果沒有牙買加,古巴就可以憑借它優越的地理位置,對來自向風海峽駛向巴拿馬地峽的交通線進行控制,並對加勒比海西半部采取進攻態勢,而在那些小島上,只能對通往巴拿馬地峽東半部的航線進行控制。另一方面,如果古巴中立,牙買加同小安的列斯群島敵對,那麽牙買加便可對該群島擁有類似古巴的優勢。三者相比,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僅就位置對航線的控制作用而言,牙買加居首位,古巴次之,小安的列斯群島第三。

讓我們再回到最主要的問題,與這個問題相比,其他的一些探討都不及它重要。這個問題是,小安的列斯群島之一,和古巴這兩個加勒比海的作戰基地中,哪個基地對加勒比海的各主要目標據點進行軍事控制最有力?這些主要目標據點便是牙買加和巴拿馬地峽。就其重要性而言,巴拿馬地峽涉及範圍更廣,而牙買加控制著通往巴拿馬地峽的所有航線。從軍事意義來看,牙買加對加勒比海的控制優勢是獨一無二的,它是我一直推崇的中央位置,擁有內線,可以在其所屬的戰場範圍內向任何方向發起戰鬥。

軍事控制取決於兩個要素:位置和機動軍事力量。我假定軍事力量始終相等,那麽現在只需對戰場上其他國家所掌握的位置與古巴所擁有的位置進行對照和探討。這種探討限於這些目標據點的攻擊能力,或者是這些目標據點的防禦能力,如果這些據點都為自己以及盟國掌握,其通路問題就如同我前文的結論。

借助位置控制國土外的據點,取決於在固定時間內對該據點的接近程度,取決於是否存在會延遲或阻礙你向據點的接近行動。

聖地亞哥(或關塔那摩)和西恩富戈斯與其他位於加勒比海邊緣的一流據點相比,它們更靠近巴拿馬地峽。它們比英屬聖盧西亞島和法屬馬提尼克島至巴拿馬地峽的距離稍遠。在加勒比海範圍內,牙買加到巴拿馬地峽的距離比關塔那摩到巴拿馬地峽的距離近,比西恩富戈斯近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