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回國(第2/3頁)

誰呀?熟悉的聲音從裏面傳了過來。

李靜正在做飯,她拿著炒勺走了出來,當她的目光和門外的人對視在一起時,李靜呆了,不認識似的望著趙大刀。趙大刀忍不住了:是我呀,你連我都不認識了?

當的一聲,李靜手裏的炒勺掉到了地上,一旁的小男孩哇的一下哭開了,一邊哭,一邊說:媽媽,你怎麽了?

趙大刀意識到了什麽,眼前的天就黑了一半。果然,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戰爭年代,犧牲是見慣不驚的事情,況且,陣亡通知上確鑿地寫著趙大刀的名字。獨自帶著兒子的李靜不得已改嫁了,她嫁的是一年前轉業的一位營長,姓劉。劉營長也是從朝鮮回來的,帶著一身的傷疤和一把軍功章轉業回到了天津。

第二次戰役進行到後半程時,馬起義率領部隊到敵後打穿插,三千多人的隊伍,在運動戰中因供給不足,損失慘重。這在馬起義南征北戰的履歷中,被真實地記上了一個黑點。雖然這個失敗不是他一個人的,但他始終認為是自己的過失,幾千個士兵被丟在了敵後,只有他率領殘部突圍成功。

突圍不久,他們這個軍就被撤回到國內休整,半年後,又是兵強馬壯的一個完整軍了。從第三次戰役的後半程,從朝鮮的北部一直打過“三八線”,這是一支哀軍,最終用勝利洗刷了自身的恥辱。

許多陣亡將士的通知,就是那時陸續通知到地方的。看到趙大刀的名字時,馬起義忍了又忍,才沒讓自己的眼淚流下來,他又找了一些當年突圍出來的同志作核實,人們都說曾親眼看見趙大刀和通信員胡小樂被一發炮彈炸倒了。最後,馬起義顫抖著握筆的手,簽上了自己的名字。軍長簽字了,就等於情況屬實了。陣亡通知便雪片似的向後方寄出去了。

李靜做夢也想不到趙大刀還活著,當初她接到趙大刀陣亡通知時,感到整個天都塌了。她抱著大軍,眼淚在眼裏含著。當年,趙大刀一意孤行去朝鮮,她是支持的,他們都曾經是軍人,如果不是懷著兒子,她也會參戰的。她無法重新歸隊,於是把所有的情感都寄托在丈夫的身上。趙大刀可以說是背著兩個人的夢想出征的。

她也是個軍人,早已經歷過生死考驗,她沒有大放悲聲,就那麽噙著淚,坐了一天,又坐了一天。第三天時,她又重新站了起來,也就是從那天起,她開始不停地和不懂事的兒子對話。

她說:大軍,你爸爸叫趙大刀,你叫趙軍,是爸爸的好兒子。

她還說:爸爸犧牲了,他是為了國家犧牲的。你要記住爸爸,他叫趙大刀,紅軍那會兒就是革命戰士了。

她又說:大軍,你有一個好爸爸。孩子,你長大了,也要做爸爸那樣的人……

這麽多年了,她一直在和兒子重復著這樣的話。

後來,她抱著孩子去了一趟東北,找到了在留守處工作的趙果。這時趙果的第二個兒子馬衛平已經出生了。戰友相見,她們忍不住抱頭痛哭了一回。

趙果先冷靜下來,她勸道:當年咱們去陜北,就是想好了去犧牲的。為了革命,為了理想,趙大刀犧牲了,可日子還得往前過,活下去也是為了理想,為了革命啊。

聽了趙果的話,李靜慢慢地擡起了頭。

趙果盯緊了李靜的臉,真誠地說:你一定要撫養好大軍,他可是你和大刀的希望啊。

李靜聽了,又哭了起來。

從東北回來不久,李靜便遇到了轉業回到天津的劉營長。劉營長叫劉長順,抗過日,也參加過解放戰爭,抗美援朝五次戰役後,帶著傷疤和軍功章到了地方,在一家軍工廠上班。

李靜決定嫁給劉營長,並沒有費太多的周折,她只問了他幾句話。

她問:大軍是烈士的後代,你不嫌?

劉營長斬釘截鐵地說:烈士的孩子就是我的孩子。

她又說:我會想念大刀的,畢竟他是我的丈夫。

劉營長道:是烈士,我們就應該永遠緬懷,記在心裏。

話說到這個份兒上,什麽都不用再說了。李靜幹凈、利索地嫁給了同樣光榮的劉長順。

此時的李靜已經懷了劉長順的孩子,再過幾個月,孩子就要出生了。他們已經說好了,不論男女,孩子的名字就叫“懷烈”,懷念烈士的意思。

趙大刀的出現,讓李靜如同做了一場噩夢;夢醒了,現實仍在延續著。她把趙大刀讓進屋裏,他卻坐得並不踏實,這畢竟不是他的家了。大軍倚在門後,膽怯地打量著他,他蹲下身,沖大軍說:大軍,讓爸爸抱抱。

大軍更加努力地向門後擠去,嘴裏說著:你不是爸爸,我爸爸在朝鮮犧牲了。

李靜這時已經冷靜下來,把大軍從門後拽出來,流著眼淚說:大軍,他是你爸爸,他沒有犧牲,他從朝鮮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