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 章 設法解決問題, 不要逃避責任(第3/7頁)

巴頓和艾森豪威爾一樣,都認為指揮官“應擔負起失敗的責任,不論責任在不在他”。而假如事情進展順利,一定要將“功勞歸給別人,不論他們是否真的有功勞”。他的論點是,一位指揮官若能承擔所有過失的責任並將所有功勞歸給別人,將能獲得部屬的更大支持。

布萊德雷有一次以晚宴招待數位高級將領,在這次私下的聚會中,他公開贊揚巴頓統率的第 3 軍團在突出部戰役中的優異表現,並特別對巴頓的領導能力贊譽有加。巴頓聞言立即回稱:“所有的功勞,百分之百應歸給第 3 軍團的參謀,特別是赫普·蓋伊(Hap Gay)、莫德·米勒(Maud Miller)、尼克松(Nixon)與布施(Busch)等人。”

不只是那些了解巴頓的制勝關鍵在於他的優異領導能力的軍官們會私下對巴頓有所贊揚。其他場合也有人對巴頓大加贊譽,但巴頓都不居功。在突出部戰役結束後的記者會中,巴頓也說了同樣的話:“簡單地說,我們初期攻擊的目的,在於打擊側翼的那些龜兒子並阻止他們的攻勢。這樣說起來,好像喬治·巴頓這個人是個偉大的天才。事實上,他(指他自己)根本沒什麽事可做。他只負責下達命令。創造出這個無與倫比的優異戰績的是軍團團部的參謀與前線的部隊。”

西奧多·R. 米爾頓(Theodore R. Milton)將軍對於一位軍官所展現的風格一直感激在心。他說:“我認為李梅將軍擁有崇高的風格。他認為對的事,就毅然為之,不計毀譽。我還記得 1943 年他為我仗義執言的往事。當年我率領第 8 空中部隊的轟炸機出任務,當我們開始對不來梅(Bremen)投彈時,敵方在地面施放煙幕以混淆我們的視線,導致我們的轟炸任務成效不佳,損失了不少轟炸機。由於此次任務成效不佳,加上損失了不少轟炸機,因此軍方高層將領前來倫敦召開作戰檢討會,而且,很明顯地,他們要找代罪羔羊。這次任務不算是慘敗,只是成效不佳而已,而且也是我們開始嘗試進入德國境內進行轟炸的首波任務之一。總之,檢討會開始後,有一兩位軍官站起來發言,他們所陳述的作戰經過,在場沒有人有異議。但我自認為在這次率領轟炸機執行任務的過程中,確實犯了某些錯誤,而且,我才剛到任不久,所以我站起來認錯,並詳細說明我犯了哪些錯誤,並表示我實在不應該犯下這些錯誤。不知不覺間,與會的所有軍官都把注意力集中到我身上來。

“在場的與會人員中,有位李梅上校,他幾乎是與會人員中階級最低的軍官,但他看到一群資深軍官全都沖著我來,於是站起來發言。他說:‘且慢!’然後轉過頭來對著我說:‘米爾頓,假如你所犯的錯誤就只有你剛剛所說的,那麽,你不會有事的。’他說這句話的用意,是在讓這群資深軍官了解,他們為了找代罪羔羊已經模糊了事情的焦點。李梅上校的發言,使全場安靜了下來,資深軍官們停止了詢問,事實上,檢討會也因此不了了之。其實這件事與李梅上校無關,我與他也不屬於同一單位。李梅上校在會場聽到大家的說辭後,認為這群人偏離了正確方向,我只不過是犯了普通的錯誤……我們選錯了攻擊發起點……地上的煙幕誤導了我們……我想這次事件體現出了李梅上校的行事風格。他也有缺點,偶爾會犯錯,但對於自己認為對的事,他會堅持到底。我想他不會修正自己的行為和態度來配合其他人。他是個有主張的人。”

但是,有時候我們卻有必要追究責任。

越戰期間,有位名叫羅恩·瑞登豪爾(Ron Ridenour)的美國士兵於 1969 年 3 月 29 日寫信給幾位國會議員及美國政府高層官員,指出美軍曾於 1968 年 3 月在越南的美萊(My Lai)村犯下了令人發指的罪行。信中指控,當時美國師第 11 步兵旅的查理連隊屠殺了許多越南平民,死者主要為老弱婦孺。

當時美國陸軍參謀長威廉·C. 威斯特摩蘭(William C. Westmoreland)將軍獲悉此事後,立即下令進行調查。這個事件必須要追究責任。威斯特摩蘭將軍寫道:“幾乎和這件慘劇一樣可悲的是,第 11 旅及美國師的軍官不是掩蓋這個事件就是沒有對其進行徹底調查。刑事調查中所發現的證據以及指揮階層失職的種種跡象,使得雷瑟爾(Resor)部長和我針對刑事調查的適切性及是否有掩蓋消息的情況非常關切,因此安排了另一次調查。當我得知尼克松政府中的某些要員想要掩飾指揮系統中可能的疏失時,我通過某位白宮官員放話稱,我將利用身為參謀長聯席會議成員的權力,直接面見總統,向總統抗議。這才制止了政府高層想掩蓋真相的進一步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