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0章 大戰之前(第2/5頁)

東西橫穿彭蠡澤南部,就能轉道陸路。

然後就能在長江南岸的沿岸地區進行換貨貿易,不僅僅是州國,楚國、羅國、群舒、群巢、英氏、荊蠻、南巢、百濮等等大大小小國家地區的民間力量,都在這裏集中,形成了群星點點狀的貿易帶。

規模很小,可能都比不上吳國的一個市鎮,但有交流渠道,就是好事。

而且李解和吳國不同,李解的江陰邑,就是需要分工,而自然而然發生的社會分工不同。

江陰邑指導性很強,說要什麽就是什麽,往往就會形成地區產業。

如今海陽的苧麻,也已經是一種特產,因為靠近雷邑,為了沾光,又稱“雷麻”。

州國同樣如此,州國為了換來石器、陶器、低價絲綢、麻布成衣,主要就是用各種皮革。

鱷魚皮、犀牛皮、鹿皮、豹皮、虎皮……

只要是州國在這片地區能搞來的,以往都是存了上貢給楚國,現在就是在換貨貿易中出售。

江陰邑囤積的象牙、犀牛角,有三分之一是州國在長江南岸獵殺圍捕而來。

以往給楚國上貢,都是卡著點去幹,動力基本沒有,現在不同,從換貨貿易中,州國撈著不少好處。

上貢給楚國,基本就是血虧,屬於凈虧損。

但跟李解交易,多少都能賺點兒,對一些中低層貴族武士來說,那就不是賺點兒,是賺很多。

前面一百多年能自費前往郢都活動的州國人,可能都沒有這最近一年來得多。

這是個小國,怎麽折騰,也就這樣了。

李解連姬巴的老家六國都看不上,更何況是更矬的州國。

不過為了方便,李解還是決定在進入雲夢澤之後,就分一條船過去,把州國滅了,滅了州國之後,州國的俘虜,到時候也能用上。

在後續船團跟進之前,突襲渚宮、郢都,方方面面都要用到人手。

有些臟活兒,他們來幹有點不妥當,扔給州國人,就方便的多。

必要時候,還能借州國人的腦袋一用,平息楚國人的怒火。

“命令沙西部進入雲夢澤之後,不必西進,轉而逆流南下,滅亡州國。”

“是!”

命令很快就寫好,然後蓋章,接著同樣是一箭射出,箭矢落水之後,竹筒在水面起起伏伏。

小船上的水手,拿起一根帶鉤子的竹竿,就將竹筒撈了起來。

隨後高速帆船收帆,兩個水手抄起船槳,開始飛快地劃槳,返回後方船團。

“滅州國?”

跟沙東在同一條船上的沙西,看完老大的命令之後,一臉的懵逼:“那什麽時候會師郢都?”

“等命令就是。”沙東說罷,見沙西眼神似有不情願的樣子,便道,“跟州國人打過交道的,這裏只有你。你就在棠邑、鳩茲往來,更熟悉類似地形。”

“我不是不願意,只是州國太弱,現在的州國,可能連正兵一千都沒有,舉國軍備廢弛,我部前往突襲,打下來容易,之後如何接管?”

“等命令。”

沙東神情嚴肅,“或許首李還要用上州國人。”

得了命令之後,沙西就下了船,搭乘小舟,前往自己的本部戰船。

和沙東不同,沙西大部分時候,都是負責偵查任務,臨時充當治安部隊的教官。

李解讓他負責滅掉州國,也是出於這個考慮。

如果是攻堅,就會選擇沙哼、沙哈這樣的猛將。

長期從事偵查任務、地方治安任務的沙西,在滅掉州國之後,完全可以用日常的辦公方法來梳理戰果。

這樣李解如果在渚宮作戰大獲成功,需要用到人力的時候,沙西就能立刻組織州國戰俘,運送到前線進行消耗。

打仗這種事情,誰也不知道會發生什麽,萬一後勤船團跟不上,萬一楚國大部隊沒有頂到三關、大別山,萬一突降百年難得一遇的特大暴雨……

只要出現這種奇葩狀況,前線用人就比較吃緊,中間有個緩沖,顯然也要更加有偶底氣一些。

尤其是州國跟楚國並不融洽,作為偃姓國家,州國就是在破產邊緣,最近一年,也就是吃到了李解的擴張紅利,這才續了命。

否則按照正常的國家興衰,州國就應該被楚國徹底消化幹凈。

實際上也是如此,州國周圍,已經有了大量的楚國力量在投放。

城寨、兵站、桑田、野人聚落,蠶食鯨吞,不斷地壓縮著州國的生存空間,整個州國剩下的核心土地,其實已經養不活多少人,不得不轉而往長江南岸討生活。

可以說是個半農耕半漁獵的國家,而且還非常依賴天氣變化進行采集活動。

整個國家體制相較一百年前,是嚴重退化。

伐楚的明暗兩路大軍,北線大張旗鼓、聲勢浩大,那氣勢洶洶的威懾力,不僅僅是逼迫得楚國在大別山西北一線到處建設防禦工事,所有山口關卡,都是營寨連綿,土墻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