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藏字

帛信上的內容很多,字也挺小,吳宗年十分盡責地一句句翻譯給蒲陰王和伊吾王聽:

“天漢盛國也,持戟之兵百萬,智謀之士十萬。

軍在玉門遲遲不援,無他,為誘右賢王及眾虜入甕也。

帝心常欲繼孝武之業,滅強胡,故納義陽侯計,聯烏孫,詐匈奴。

匈奴前得烏孫使者來請平,言欲退兵,然其軍實在烏壘,並力東進,蒲陰、伊吾二虜可破。

昔匈奴渾邪王在胡,伊稚斜單於薄恩寡幸,欲殺之,故渾邪舉眾內附。

而在漢,則封渾邪為漯陰侯,邑萬戶,安樂晚年,其子孫為屬國都尉。

保身而百世顯榮,此永安之計,豈不美與?望右谷蠡王與日逐王依前計行事,慎勿遲疑!”

這一面就這些內容,帛書很長,前後文的順序有點怪,文筆也差,一段話豎著寫到頭為止。

讀完了,吳宗年翻過來後,另一面則是最後兩句話:

“天子已遣後將軍趙充國以軍十萬出酒泉,取蒲類海,破右賢王庭。

事成,必封右谷蠡王為西單於,與漢約為昆弟!”

“好個右谷蠡王,好個日逐王,竟然勾結漢人,欲背叛右賢王和大單於!”

脾氣比較急躁的伊吾王已經罵起來了,蒲陰王倒是更細心些,懷疑地看了吳宗年一眼,讓他出帳站著等候,卻喊來另外一個識漢字的降人。

過了好久,他們才重新喊了吳宗年入帳,兩人正在爭議這信上內容是否為真。

伊吾王努力壓抑著自己的大嗓門:“日逐王一家早在狐鹿姑時便頗有怨言,至於右谷蠡王,想要背叛單於又不是第一次了!蒲陰王,你難道忘了九年前盧胡王的事了麽?”

吳宗年沒有貿然插話,只默默在旁垂手聽著。

在匈奴待了一年,他也對其歷史有了些了解,知道這些繼承問題引出的麻煩,還要從伊稚斜單於的兒子,且鞮侯單於說起。

且鞮侯在匈奴最艱難的年頭繼位,那時漢已贏得大宛之戰,西域爭先恐後投降漢朝,匈奴陷入了包圍。

且鞮侯先做出服軟的姿態,喊大漢“丈人”,意欲和親,卻又扣留蘇武,並頂住了李廣利的進攻,招降李陵,重用衛律,讓匈奴緩過來一口氣。盡管在位才短短數年,卻堪稱中興之主。

而且鞮侯單於有三個兒子,左賢王狐鹿姑,相當於匈奴的太子。

次子乃日逐王先賢撣之父,時為左大將。

三子則是眼下這位右谷蠡王。

太始元年(公元前96年),且鞮侯單於病死前,遺言傳位給狐鹿姑。狐鹿姑還沒抵達,匈奴貴人卻擁立其弟左大將為單於。

但左大將卻堅決不從,力請狐鹿姑至單於庭,將單於金鷹寶冠親手奉上。

狐鹿姑當時十分感動,立了弟弟為左賢王,答應哪怕弟弟先自己而去,這單於之位,也給弟弟的子嗣留著。

可當其弟當真逝世時,狐鹿姑卻反悔了,讓自己的兒子做了左賢王。卻將弟弟之子先賢撣挪到了邊緣的西域,立為右日逐王,雖也算六角之一,但比左右賢王位置要低。

此事在匈奴引起過不平,覺得狐鹿姑做事不地道。

但日逐王先賢撣卻繼承了其父親的性格,凡事顧全大局,竟沒有抱怨。做了日逐王後,還仿照漢制,在西域設僮仆都尉,奴役諸邦,搞得有聲有色,每年給單於庭送去大量黃金。

而匈奴在吃下李廣利那十萬大軍後,似乎真的中興了,狐鹿姑也膨脹了,給大漢的國書上公然宣稱:“南有大漢,北有強胡,胡,天之驕子也!”

他竟然想恢復過去和親制度,讓漢每年送歲貢禮物,就能達成兩國和平。

你在想屁吃!

這也是漢匈戰爭永遠停不下來的原因,雙方都是老大帝國,都覺得自己有優勢,再穩住一波就能贏……

但比起休養生息,漸漸恢復氣力的漢朝,匈奴內部就動蕩多了。

日逐王這樁事還沒了,九年前,當狐鹿姑單於病死時,繼承問題又爆發了。

狐鹿姑單於以為自己的諸子皆年少,便打算立弟弟右谷蠡王為單於,可等他死後,狐鹿姑單於的閼氏卻搞了政變,與衛律合謀,把單於的死隱瞞起來,與匈奴貴人飲酒盟誓,改立閼氏的兒子為壺衍鞮單於,這一年是始元二年(前85年)。

差點到手的單於之位飛了,右谷蠡王自然十分惱火,想要率領自己的部眾歸降漢朝,又唯恐距離太遠難以到達。就聯合在天山以北的盧屠王,要他和自己一起與烏孫國結盟,進攻匈奴,打下右地,然後再投降漢朝。

說起這件事,與盧屠王有親戚關系的伊吾王咎憤憤不平:“盧屠王忠於大單於,將此事告發,大單於便派人查問,右谷蠡王竟不認罪,反而把罪名推到盧屠王身上,衛律判決不公,導致盧屠王被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