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火炮

……

時間飛快地流過,轉眼就到了1256年的二月。

“一九得九,二九十八,三九二十七……”

東海堡外面已經圍了一圈圍墻,裏面多了大大小小十幾間房子,朗朗的童聲從中央一間低矮的大廳裏傳出來。

大廳裏面,豎著好幾根木柱,北邊有一個講台,對面擺了好幾排桌子,幾十個大大小小的孩子坐在這裏,正在搖頭晃腦背誦著乘法口訣。

“砰!”

突然外面傳來一聲悶響,聲音不大,但是很特別,似乎是從遠處傳來的,課堂裏瞬間靜了下來。

講台上一個中年女性扶了一下眼鏡,說:“不要在意,繼續背!”隨後又小聲嘀咕了一句“不是在東山那邊嗎?這麽遠都能聽到……”

……

東山東麓,響聲過後,山梁後面突然呼啦啦站起幾十個人,用力地鼓起掌來。

段明遠從山梁前方平地上的一道壕溝裏爬起來,向後揮了揮手,然後一邊腹誹著“奶奶的這群怕死的躲得真是夠遠”,一邊跑向前面的一個鐵管子,仔細檢查一遍,確認完好,向後比了個手勢,後面又歡呼起來。

這是東海商社第一門火炮的實驗現場,因為意義重大,所以附近有事沒事的人都過來圍觀了。包括對口的工業部、安全部、海洋部諸人,還有不對口的統合部、勞工部、後勤部、商務部幾位,都過來湊了個熱鬧。不過為了安全計,真正在第一線點炮的只有段明遠一個人,當然也只是躲在壕溝裏點燃長長的引線,沒敢湊到小炮旁邊。

去年年底,鋼鐵對策暨武器裝備研發小組好不容易搞出了一個小號的水力鍛錘,勉強解決了鋼板的加工問題,還沒做出幾件,氣候就驟然變冷,東山河進入了枯水期,水車動不了了。

於是工業部只能把重點轉向暫時不需要水力的項目,比如說玻璃。不過他們拿著砂子、石灰和草木灰反復試驗了好幾遍,也只得到了一些黑乎乎發紅的幾乎不透明的物質。沒辦法,只能一邊繼續試驗,一邊先用一些舊世帶過來的碎玻璃練習一下玻璃加工技術,試著研究出磨制透鏡的方法。畢竟不少人都戴著眼鏡,都小心翼翼地保護著,一旦壞掉就沒法復制了。

還有一個項目倒是取得了突破,那就是水泥。當初用水力磨盤制造了一批細石灰,後來經非金屬組多次實驗和調整配方,終於制造出了一批加水後能凝結的粉狀物,雖然跟後世真正的水泥比起來就是渣,但總比三合土好多了。

雖然水車不能用了,但是耕牛閑下來了啊。機械組用代耕架改造出三台畜力磨盤,開始批量生產水泥,又加上冬季農閑,空余出不少勞動力可以投入建築業,大大推進了建設交通部的進度。

東海堡初現規模,內部多出了十幾間各式建築,預備提供給各部門工作使用,外面還立起了一道圓圍墻。其實最開始的計劃是把東海堡建成棱堡的,但現在又沒遠程火力,不需要那麽浪費建材,所以只做成圓形的,將來有需要加上幾個角就是棱堡了。

這一點提醒了武備組,反正鋼也不能煉了板甲也沒法打了,不如做點能幹的事……我們來研究火器吧!

畢竟東海商社這點人既不夠多又不能打,只能想辦法彎道超車了。

太先進的火器他們也搞不出來,現實的也就只有爆炸彈、火槍、火炮三個發展方向。

其中爆炸彈在這個時代已經出現了,宋金都有所謂的“震天雷”,就是裝填了火藥的鐵球,可以投擲出去爆炸傷敵。宋軍還有一種名為“火炮”的武器,實際上也是這種爆炸彈。但就現在的技術水平來說,黑火藥爆炸力度低,引信也很不可靠很不安全,爆炸彈很難說有太大的實用價值。之前闊馬戰役的時候高正試用過一次,雖然聲光效果不錯,但殺傷力很不足。歷史上,爆炸彈也是適用面狹窄。所以這條路暫時不需花費太大力氣。

而火槍就很經典也很重要了,不過它雖然用鐵量少,但加工起來也是頗需要一些精細技術的,他們暫時還搞不定,只能先擱置了。

剩下的最現實的就是火炮了,它的價值不可小覷,但起步階段做起來反而比火槍簡單,反正只需要鑄造就能成型,可以說是最現實的選擇。

於是經過幾天的討論之後,武備組行動起來,畫出火炮的設計圖,設計制造流程。

他們的第一門火炮繞過歷史上眾多彎路,直接設計成了前細後粗的水滴型,在重心位置上有炮耳,後部用火門點火。不過規格上相當保守,口徑只有40mm,平均壁厚差不多也有40mm,倍徑只有10,是門相當輕型的小炮,整體重量差不多只有30kg。

但30kg也是他們從未接觸過的挑戰,之前坩堝熬鐵一次只有5kg,現在規模大了五倍,難度更是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