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火炮(第2/3頁)

武備組聯合機械組、木工組,先用木頭雕了一個模型出來,確定重心位置沒錯,之後折騰一個多月才搞定火炮用的砂模,暫時放著陰幹,又用了十幾天做出一個鐵-木聯合結構的小型龍門吊,用來運輸鐵水。

鑄造材料是普通的自產生鐵,雖然強度不如熟鐵和鋼,但熔點低,容易鑄造。熟鐵或者鋼熔點太高,流動性不好,不適合鑄造或者說鑄造要求的技術太高,不是他們能做出來的。其實更合適的材料是銅,但貧窮的東海商社顯然舍不得拿出來。

他們做了一個大號的粘土坩堝,內徑20cm,深20cm,又改造了一處爐子,用人力風箱就把生鐵融成了鐵水。然後用吊車把粘土坩堝吊起來,移動到旁邊的砂模上,小心地把鐵水注入進去。鐵水量計算的很準確,只剩余了一小點,又鑄了幾個鐵錠。

砂模沒有立刻開啟,而是在旁邊放了幾個小爐子繼續保溫,直到三天後才開模將鐵炮取出來。當天,工業部和安全部、海洋部全員都過來圍觀了,萬浩然砸開砂模,段明遠立刻撲上去用手把砂子撥開,撫摸著炮身就像親女兒一樣。

也許是運氣好,也許是鐵水的質量好,也許是他們的技術確實不錯,這門炮總體來看還算成功。外形基本與設計意圖一致,只是表面上有一道合模線,別的地方仔細一看會有很多坑坑窪窪,內部有沒有缺陷也沒法檢測。

武備組本有人提議學習歷史上近代火炮的內膛加工方法,搞個鏜床將炮膛切削光滑,這樣對於炮彈的穩定性和威力都大有助益。但鑄鐵是脆性材料,切削的話稍不仔細就很容易崩裂,對他們這些二把刀來說難度過高。他們心疼這門好不容易鑄造出來的寶貝炮,最後還是沒有嘗試,只用毛氈布蘸著從水泥原料裏篩出來的細石灰石把內膛打磨了一下,效果聊勝於無。

到了二月初九春分日,天氣已經漸漸轉暖,武備組決定今日試炮。

他們在東山東麓劃出一片試炮場,選了個位置把火炮和一堆工具搬過來,由段明遠主導操作。

火炮放在木工組做的一個簡單的木架上,可以上下調節角度,段明遠抽出墊木,將仰角調到大約五度的位置,深呼吸準備了一下,開始操作。

他先按照標準程序,用一個蘸水的小拖把捅了一下炮膛,又用幹拖把擦了一下,裝作清理炮膛的樣子。

然後萬浩然給他搬過來幾個小紙包,這是事先稱好的火藥,按100g每包進行分裝。

由於是初次試炮,為安全起見,段明遠只拿了兩包撕開倒進炮膛,又用一根木杆推實。隨後拿出一個小鐵球,也就是炮彈,重300g,推進炮膛。

段明遠給萬浩然示意一下,後者立刻帶著剩下的火藥離開。隨後段明遠拿出一卷引線,抽出一頭插入火門,然後拿著慢慢走到後面五米外的一處壕溝邊,把引線剪斷,就擡起頭對著山梁邊上圍觀的群眾大喊:“準備,要點炮了!”,眾人立刻躲進山梁後面,只露個頭看著。

段明遠跳進壕溝,戴上頭盔,點燃了引線,隨後抱頭蹲了下去。

山梁上的眾人看著引線一點點燒過去,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眼看著離火門只有幾米了,高正突然大喊一聲“臥倒!”,於是嘩啦啦倒了一片。

他自己反倒仍然露頭看著,只見引線越來越短,沒進火門,發出“轟”的數裏可聞的一聲巨響,炮口發出一道紅光,一個幾不可見的小黑點從中……慢慢地飛出來,劃出一道拋物線,落在了前方的野地上。

地面上已經事先標了距離,從一百米一直到一千米,炮彈落在了二百米和三百米之間。

隨後段明遠確認火炮安然無恙,眾人又歡呼起來。

即使後世已經見多了電視上槍炮齊鳴的大場面,但親身在近處聽到火藥爆炸的巨響,還是覺得心悸無比。試想一下,若是在戰場上對面突然來這麽一下,就算炮彈沒打過來也得嚇個半死啊。

相比之前長矛胸甲的小打小鬧,這才是真正的安身立命之本啊!

大部分醬油群眾對武備組表示祝賀之後就散去了,相關人士留下來繼續試炮。

之後又測試了正常裝藥(300g)和雙倍裝藥(600g),都通過了測試,說明火炮質量足夠過硬,正常使用不至於炸膛。

按照正常流程,接下來本該逐漸增加裝藥量直到損毀,以測試這型火炮的極限,讓後來的使用者心裏有個底。但是現在就這一門炮寶貝得很,不能這麽浪費,就先移交給了安全部進行殺傷能力測試,等測完了再做極限測試。

接下來幾天,安全部和海洋部聯合起來,發了幾十炮,測試了這門炮的實戰能力。

在正常裝藥的情況下,這門炮能把炮彈打到四百米以外,但這個距離上已經沒有準頭和殺傷力可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