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整裝出發開地圖(第3/4頁)

海灣東南邊的半島從地圖上看應該是後世的田橫鎮,但現在看來也大不一樣。此時這裏是一個錘頭狀的大半島,幾乎已經要獨立成島,只通過很狹窄的一段陸橋同大陸相連,從船上能直接看到路橋南邊的鰲山灣。

島上有少量居民,據他們所說,此地名為“巉(chan2)山”。這裏數百年前應該也是一個獨立的大島,後來周邊海域漸漸淤積,才連上了大陸成了半島。

隨後兩船開近,韓松和王廣金交流了一下,決定分頭測量一下水深。

經過一番折騰,他們發現海灣西邊和南邊都是淺灘,大船難以停泊,倒是東南邊水深條件不錯,因為這裏岸上有一道山脈隆起,圈出了幾個不錯的深水港。

韓松對這裏很是眼熱,畢竟青島暫時開發不了,金口灣是作為海軍基地的一處優良備選。西邊有大片沖積平原,可以開墾成農業基地,同時水路四通八達,又有著巨大的商業潛力;東邊有巉山島,樹木叢生,良港眾多,又擋住了東南海風,條件簡直不能更好了。只要在陸橋附近建設一處棱堡,便能輕易控制周邊區域,這裏又沒有討厭的膠州水師,韓松恨不得馬上就回去寫報告把這裏占下來。

不過隨著之後他們繼續向東行駛,這種興奮漸漸麻木了,因為沿線的優良港灣太多了,尤其東北方的乳山縣所在的乳山灣。

進入乳山灣需要通過一道寬不過一裏的狹窄海口,海口兩側是高山,若是放置一些遠程武器,戰時再把海口一攔,簡直是真正的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船隊進入這道關卡的時候,韓松口水都要流出來了,甚至動起了拿下乳山的念頭,恨恨地看著兩側的高山,盤算著如何才能攻占這裏。

倒也不是不可能。此地雖險,但畢竟沒有火炮,只能用些投石機床弩之類的東西防守,並不能構成真正的封鎖。而且姜萬戶家就在這裏,說不定什麽時候就起沖突了呢?

沒錯,乳山縣是姜家的大本營。姜房就是乳山人,姜思明繼承萬戶職位後,把他的弟弟姜思聰請封為寧海州刺史。寧海州州治本應是北邊沿海的牟平縣,姜思聰卻常年駐在南邊的乳山縣。傳統中國人都有濃厚的鄉土情節,姜家人也不例外,他們雖然在外面橫行無忌,在家鄉卻是造福鄉莘的大善人,乳山托他們的庇護,在這幾十年的亂世中一直秩序穩定,是個世外桃源般的好地方。

乳山灣入口處也有稅關,稅吏見東海人的文書是即墨程知縣開具的,王廣金又很識相地給了紅包,也就沒為難,只收了通行費,沒抽取貨物,對蓋著油布的虎威炮也沒在意。

東海商社在當地呆了好幾天,收集了不少情報,同時也發售了部分香料和檀木,由於乳山比較富裕,銷量還不錯。

離開乳山之後,第一艦隊繼續向東,準備繞過山東半島東頭,前往渤海沿岸區域。

這段航程看上去平平無奇,但在這個時代其實是有相當風險的。此地是渤海與黃海交界處,海況多變,風浪強勁,暗礁眾多,稍有不慎就會出事故。就連陳一成這級別的海商也很少往這走,只有真正的大海商才敢跑這條航線。後世元明清硬生生開鑿了大運河往北京運糧,有相當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這段海區的航海風險。

也正是因此,這一路上雖然仍有眾多的優良港灣,但並沒有海港或者城市,連沿海農田也很少,只有間或幾個小漁村。當然,這也是因為當地的自然條件不好,全是山地,少有平原,自然也沒多少人了。實際上直到21世紀,這裏的人口密度也不怎麽高。

不過東海人藝高人膽大,並不將這段航線放在眼裏。

他們有海上定位技術作為憑恃,並沒有走暗礁密布的近海,而是直接走外海繞了過去,簡單粗暴規避了近岸航行的風險。

不過為了安全起見,他們晚上並沒有行船,第一天晚上停泊在半島頭部東南方的石島灣,第二天一鼓作氣繞過成山頭,到達了後世威海市附近,停泊了一晚之後,開始偵察附近的情況。

威海港是一個凹型的港灣,開口朝向東北,開口處有一島即劉公島控扼住灣口,作為軍港的條件非常優良。不過韓松看了之後卻有些皺眉,無他,實在是因為這裏太荒涼了,連漁船都沒見到幾條。

威海此時還是一片荒涼的無名海灣,很長時間內連官府都懶得管,直到後來明朝為了備倭,才在這裏設立威海衛,有了正式建制。不過之後也沒多少居民,真正發展起來還是要等到清末作為北洋水師駐地的時候。

所以這裏港口條件雖好,短時間內也無法被東海商社利用,除非他們能移民個幾千人過來。

簡單測量了一下水文,繪制了地圖之後,第一艦隊便拔錨繼續西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