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四輪馬車(第3/3頁)

兩個人興奮地討論起小四輪的技術細節來,張國慶不時插一句,二十分鐘後,便到達了目的地——半島區的土豆種植區。他們把土豆運到農田外圍的一處小屋裏,土豆將在這裏切塊發芽,然後種進地裏。

卸完貨之後,讓小毛驢喝了些水,他們又坐上車,前往平原新村北部的牧馬場。雖然名為牧馬場,但牛、驢之類的也養在那邊,他們準備再去領一頭驢,測試一下雙驢牽引的效果。由於是空載,速度比剛才快得多,五公裏的路用了十幾分鐘就走完了。

牧馬場相當簡陋,北邊靠近鶴山的地方建了一排馬廄,用高柵欄圍了起來,白天近百匹馬、牛、驢就放養在外面的草場上。

這個時候,十多個義勇隊的預備騎兵正在草場練習騎馬,一個個都很笨拙的樣子,三人一邊看著他們,一邊走進了柵欄內。

他們很快辦好了手續,領到了一匹體型和現在的小毛驢相當的驢,不過顏色要黑一些。秦晉把牽引具換到小黑身上,讓小灰休息一會兒,又駕車去了半島區的工坊,去換裝兩匹驢使用的牽引具。

雙驢的牽引具要比單驢復雜的多,要先給兩匹驢分別套上束縛用的“軛”,再用一根橫木“衡”將兩個軛連接起來,用於平衡兩匹驢的拉力。由於是四輪馬車,還要用兩側的木杆“轅”把衡和車前輪軸連接起來,使得它們能帶動前輪轉向。可見,一輛車上的各種組件,真是貢獻了不少漢字出來。

秦晉左手拉著兩根韁繩,右手拿著鞭子,勉強將驢車趕到東海堡,又一口氣直接裝上了四十袋土豆,也就是一噸。

這次雙驢拉起來可就比單驢輕松多了,雖然載重增加一倍,但驢車本身的重量沒變,平均負載降低了,不用人助推就輕松拉走了。之前二十分鐘的路程,這次十多分鐘就走完了。

之後木工組檢查了車輛情況,一切正常,顯然達到了設計目標。

木工組幹脆直接把這輛試驗車移交給農業組使用,幾天下來,都很好地完成了運輸任務。於是他們就給統合部寫了報告,申請調動資源開始量產。

木工組人手不是很充裕,不過馬車的部件制造起來技術難度不高,後來他們仿照城陽工業區的外包生產模式,把各個部件畫成圖紙分包給附近的木匠,再運回東海組裝,生產速度得到明顯提高,成本也控制在了20貫以內,可算取得了大成功。

此後,他們又制造出了載重350公斤的小型四輪車,由於只需要一頭驢就能拉動,小巧方便,很快受到了歡迎,產量超過了大型四輪車。

最終,東海區域有了四種級別的陸地運輸工具:100公斤級的單人獨輪/雙輪車“自由輪”,350公斤級的單驢小型四輪車,一噸級的雙驢/單牛大型四輪車,還有用馬牽引的快速客運四輪車。

這些車輛大大增加了東海地區的經濟活力,也倒逼東海商社修建更好的道路,並且設法增加牲畜數量。但還是任重而道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