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對日貿易 完 石見國(第2/2頁)

伊東守咬咬牙,出門拿了兩個盒子回來,打開給狄柳蔭看,說:“狄君,你看這些如何?”

狄柳蔭眼前一亮,盒子裏分別是幾根銅錠和銀條,不過很粗糙的樣子,一看就是冶煉技術不過關。

這時候他突然想起這個石見國是什麽地方了,不就是石見銀山的所在地嗎?

石見銀山,日本最大的白銀產地,最盛時年產量曾經超過百萬兩,為16-17世紀世界範圍內的通貨膨脹做出了重要貢獻。同時,這裏不但產銀,也盛產銅、鐵、鉛等金屬,甚至還有一些有色金屬出產。當然,這是後來的事,現在的日本沒有引入提煉白銀的“灰吹法”,只能用原始的方法提煉一些銀含量高的礦石,效率很低,算下人工和耗材並沒比種田捕魚合算多少,所以石見國坐擁寶山卻依然只是個窮鄉僻壤。

不過,即使開采效率低,這幾十年下來,伊東家也積攢了不少銅和銀等金屬,伊東守這個不當家不知柴米貴的,就很敗家地拿了一些出來試圖換取奢侈品。

狄柳蔭心裏那個激動啊,不住盤算起怎麽才能從這個小子手上坑出最多的錢來。但他臉上仍然盡量裝出平靜而挑剔的樣子,隨意撥弄著那幾根銀條說道:“這確實是好東西,不過成色有些差啊。唔,伊東君,你這裏還有多少?”

伊東守有些失望,說:“我這裏只有三千斤銅,還有幾百兩銀,不知道夠嗎?”

“嗯……也行吧,我東海商社這次交伊東君這個朋友了,就以五斤銅或半兩銀折一貫錢,請伊東君來挑選貨物吧。”狄柳蔭皺了皺眉頭,但心裏一陣狂喜,終於換到些好東西了。

對面的伊東守也很高興,因為這個折算比例比日本的市價還要高一些,看來狄君確實是個好人啊。

一文銅錢的重量正好就是一錢(因此錢才被稱作“錢”),十錢一兩,十六兩一斤,三千斤銅就是四十八萬錢,差不多是六百貫。但考慮到銅錢在日本的升值,這三千斤銅在日本是賣不出去六百貫的,所以伊東守認為自己賺了。

但是在中國,銅是管制物資,雖然理論上六百貫銅錢可買三千斤以上的銅塊,但實際上是很難買到的,有時甚至不如把銅錢融了做成銅器劃算。而且現在流通中的銅錢,大多摻了不少的鉛和錫,就算融了六百貫銅錢,也只能得到兩千斤銅。所以以這個比例換銅,狄柳蔭也覺得自己賺了。

這就是共贏啊!

銀的情況也和銅差不多,日本產銀,又缺銅錢,所以一兩銀換不到兩貫錢;而在中國,銀作為一種優質高值金屬,被上層階級廣泛收藏,現在又不是白銀大量流入的明清時期,一兩銀的價格極高,甚至可換三四貫錢。

這樣的交易雙方都認為自己賺了,自然進行得很順利。寒露號留下了三分之一的貨物,換來了三千斤銅塊和將近三百兩白銀(聽上去挺多,但堆一起還裝不滿兩個箱子),還有不少海產品,又通過伊東守雇了兩個本地的向導,便繼續往東北方進行貿易了。

在向導指引下,他們又前往了東邊的大田町,這裏比濱田還要窮一些,沒換到多少東西。直到到了再東邊一點的出雲國,當地有難得的大片平原,明顯富裕了很多,兩艘船才清空了帶來的宋國貨物,換了不少出雲國的工藝品和貴金屬返航了。

起點號和縱橫號返回博多的時候,寒露號和金牛號已經停在港中了。他們走的南線沿途更富裕些,貨物出手也更容易,所以早早就回來了。

狄柳蔭和韓松等人匯合後清點了一下此次交易,那些工藝品和農產品先不提,光是銅就換了近萬斤,還有一千四百多兩的白銀,此外,還有大量的戰略物資硫磺,可謂收獲頗豐。

不過,這些貴金屬和硫磺如果運回明州,很可能會被市舶司給和賣掉,所以他們幹脆在博多買了一處倉庫,將這些東西存放進去,狄柳蔭帶著一批水手留在這邊駐守。之後,第一艦隊準備再在這條商路上多跑兩趟,多攢點貨物,等到南風季一起運回東海。

“好吧,就這麽決定了,明天就動起來吧。”總結會上,韓松如此宣布道,但隨後他又摸著下巴思索起來,“怎麽老覺得忘了點什麽東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