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大巡禮 八 公共交通(第2/3頁)

交通部的介入起源於又一件爭執。

從60年初開始,隨著第一條三合土道路在東海-城陽工業區之間修建完成,配合原有的東海關-即墨和即墨-城陽兩條夯土路,三點之間形成了一條三角形的閉合交通回路,交通部於是就動了在這條回路上運營一個公交項目的想法。

但是,這個公交項目需要占用不少運力,大會不少人對此提出了質疑,認為需求不大,收益覆蓋不了成本,還不如繼續讓民間自行開展運輸呢。

爭執不下之際,交通部注意到了安全部的機動計劃,雙方一接觸,立刻一拍即合。

機動計劃的問題,在於平時馬車閑置造成的浪費;而公交項目的問題,則在於購置馬車的高成本。兩者一結合,安全部可以轉嫁部分維護成本,而交通部以低成本獲得了馬車的使用權,不正是彌補了對方的缺陷嗎?

於是他們合夥提了一個方案之後,成本分攤,收益倍增,很快就獲得了全體大會的認可,開始實行。如此一來,安全部購入馬車和馬匹,平時交給交通部運營,而戰時交通部也要協助安全部進行運輸,這個模式就完美地運行起來了。

今天張正義乘坐的,就是剛開通的膠西-中央西的公交線路,是高密-膠西線的延續。終點那個“中央西”是中央市西岸的意思,也就是五角堡對面那個大沽河港口,現在有不少船只在此卸貨,再通過陸路轉運至膠水河,如今也算個要地了。

現在這輛車上坐了七個人。除了張正義,趙浩初也因為建設部有任務搭了他的便船回來,現在又一起搭車,兩人坐在坐席的最前方;又有三名張正義的護衛,坐在坐席中央;最後兩人是一對父女,是真正的乘客,坐在車尾最遠處,不敢靠近前面那些一看就不好惹的人。

張正義和那個駕駛員聊了一會兒,問到收入的時候,他果然開始哭窮了起來:“賺錢難啊!雖然馬是商社的,但是飼料得我出。這兩頭畜生,一天怎麽也得吃三十斤草料吧?這得十幾二十文錢呢。而且走一天路,光吃草還不夠,還得喂糧喂鹽,有時候還得喂豆餅,一天差不多又得吃十斤,這可就貴了,怎麽也得五六十文吧?

客官,看看,隨隨便便就快一百了。這又不能省,不然拉不動車,周轉少了,還是我虧。這還沒完呢,每天還有一百的份子錢,就算整天滿載也剩不下多少啊,更別說時常坐不滿了。賺錢難啊!我家裏還有……”

現在這公交馬車雖然名為“公交”,但是和後世統一運營的模式不一樣,這車是承包出去的。這也是沒辦法的事,不然的話,你如何監督駕駛員?他收了錢不報,你一點辦法沒有不是?滿載才十人的小車,總不能再配個售票員吧?而且現在沒有合適的計價措施,一票到底的模式肯定是行不通的,但是分段計價又很容易被鉆空子,所以只能讓駕駛員看著收了。

現在公交車的運行模式基本是這樣的:

“老鄉,去哪啊?”

“段村,到不到?”

“段村遠,七文,要走就上來!”

“好嘞!”

當初交通部在城陽區試運行的時候,先算了一下,一輛公交馬車每天大約可以跑五十公裏,假設上座率是50%,平均每公裏收費一文,那麽一天就可以收入250文,飼養成本和其它成本算100文,那麽還有150文的盈利空間,也算不錯了。商社更看重公交車的社會效應,只要不虧本就行,所以一開始交通部給出的承包費是每天一百五十文,馬車的維護和馬匹的飼養都由商社負責,駕駛員大約能賺一百文,一個月就是四貫多,也算高收入了。

但是實際運行起來之後,卻出現了兩個沒想到。一是沒想到這公交車竟是出奇地受歡迎,上座率遠超一半,甚至有時還出現了超載的情況;二是沒想到馬夫們為了多賺錢,拼命使用馬力,損耗很大,反正不是他們的馬。

公交馬車的票價不算便宜,若是從城陽坐到即墨,就要十文左右。換以前,大部分百姓是寧願扛著二百斤麥子走這麽長的山路也不願意出這個錢的,但是隨著這幾年經濟的活躍,願意用錢換時間的人也增多了。畢竟他們也是會算賬的,用一點錢省下半天的時間和大量的體力,多賣點東西、多幹點活,不就賺出來了?

城陽區經過東海商社多年經營,人員流動性很強,而且平均收入也更高,所以這公交馬車的歡迎程度超出了交通部的想象。初期投入的十輛馬車可以說供不應求,收益遠超之前的期望值,但馬匹的消耗也很大。於是交通部一面投放了更多的馬車,一面修改了承包制度,把包車費降到了每天一百文,但是要求馬夫自購糧草,以讓他們悠著點用馬,又列明了各種規章條例,要求他們愛護馬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