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藝術品般的船……和價格(第2/3頁)

其次,這種船體符合了戰列線時代火炮安置的需要。為了盡可能多地裝備火炮,戰列艦往往設置了多層甲板,同時為了穩定重心,就把重炮放置在底層,輕炮放置在上層。而重炮體積大,炮甲板也必須大才行,這導致了水線附近寬度最大;根據力學原理,上層炮甲板得盡量窄一些,才能穩定重心並且在發炮時減少對船體的沖擊。所以最終就成了上窄下寬的由型,雖說不太穩定,但幹舷足夠高,倒黴到側翻的次數並不多。

可以說,沒有最好的設計,只有最合適的設計。烈焰級的設計思想,就體現了東海商社和海洋部的需求,即“商戰兩用”,平時作為商船,能盡可能好地完成運輸任務,戰時塞滿火炮和物資,能成為一艘有統治力的強力炮艦。這種蠻橫無理的要求實在是讓造船廠的周正茂等設計師很是頭疼,最終他們一拍腦袋,決定把船體分為兩段來設計,以適合兩種狀態的要求。

戰鬥狀態,為靈活起見,載重較少,而運輸狀態肯定就要多一些,所以設計組設定了兩個水線,較低的是戰鬥水線,高的那個是運輸水線。

從船底到戰鬥水線的水下部分,除了舯部對阻力影響不大做得盡可能豐滿以外,其余部分大致都呈V型,以降低重心、增加穩定性,並且減少阻力、提高航速。而這一段再往上,船體的豐滿程度則急劇增大,這是為了在運輸狀態下盡可能多裝點貨物,當然這時船只的操縱性和靈活性也會被大大拖累了。等過了滿載水線,船體寬度則不斷縮小,以減少炮甲板和露天甲板寬度,收縮重心、減少炮擊時的力矩。

與這樣的船體設計思路相適應的,船體的長寬比從原先星火級的3:1提升到了4:1。長寬比的提升可以在相同排水量的情況下降低正面橫截面積,從而減少阻力。後世船只的長寬比通常在6以上,但在風帆時代,這個參數並非越大越好。帆船的動力不是來自於正後方的螺旋槳,而是來自於四面八方的風力,更確切地說,是風壓、升力和水體阻力共同作用的結果。船體過長,會導致轉向所需的力矩變大,降低船只的操縱性,所以歷史上的同級別航海帆船,一般最多也就到4:1,很少有更長的。

最終的設計結果表現出來,就是之前說過的數據,船水線長約36米,寬9米,戰鬥吃水3.2-3.5米,運輸狀態吃水3.8米,是一艘多用途的船只。

當然,外行人看到這樣的船體,最多只能感嘆一句修長,並不能看出多少門道,而艏部形狀的改變,則是任何內行人都一眼能看出來的。

烈焰級也如後期星火級一樣摒棄了福船的方形艏,但也不是歐式帆船用了幾百年的圓形艏。新式艏呈三角形,斜向上高高伸出,看起來已經有幾分飛剪艏的味道了,當然並沒有飛剪艏那麽極端,畢竟海洋部不想每出航一次都得面臨艏部被浪頭打爛的囧境。這種形狀的艏部一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劈開波浪、減少阻力,二來艏部吃水的每一點增加都會導致排水體積的大幅提升,儲備浮力相當豐厚,可以規避風帆時代極為危險的埋首現象。哦,還有,三來在造型上非常美觀,配合向前方堅挺伸出的首斜桅,讓任何一個見到這種船的人都忍不住贊嘆,甚至產生一種用畫筆把它記錄下來的沖動。

作為幾百年風帆戰艦優秀設計和東海海軍數年實踐經驗的集大成者,橫空出世的烈焰級具備著極其優良的綜合性能,不但載貨量大、航速快,而且機動性也很驚人。她加速減速轉向都很靈活,由於船身曲線的優秀設計和儲備浮力的充沛,可以關了炮門以一個看上去幾乎要傾覆的大傾角進行劇烈轉向,完全不像一艘大船(實際上滿載才六百噸的船本來也稱不上大船)。

現在,只剩下一場真正的遠航來檢驗她對抗風浪的能力了。

如此高速和靈活性,甚至讓星火級都感覺到了巨大的壓力。作為一艘二百噸級的船,載重和火力比不過六百噸的船也就算了,竟然連機動性也比不過,這還怎麽混?!因此星火級的大改計劃也被提上了日程,作為造船廠下階段的重點。

當然,這樣一級偉大的船,得到她的代價自然不會低。

“什麽,一萬八千貫?”魏萬程聽了韓松報出的烈焰級價格,不禁驚得瞪圓了眼。“這也太貴了吧?”

史若雲上台之後,開始孜孜不倦地推進東海商社各部門之間的貨幣化結算,如今已經小有所成,至少闊馬造船廠能向海軍為每艘船報出一個合理的結算價格了,既能有一定利潤,又不過於暴利。當然,只是內部價,不會向外出售的。

韓松苦笑了一下:“這還只是裸船的價格呢,不包括船上的各式裝備和人員。不過這是第一批,成本自然高些,等以後跑順了,價格應該會降到一萬五以下。周正茂還規劃了一個柞木為骨、杉木作殼的減配版本,可能連一萬都用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