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另一個世界:異域貿易(第2/3頁)

果然是阿拉伯數字的寫法,狄柳蔭立刻深刻地理解了,說不定比王叻和這個印度老板理解地更深刻。他立刻拿起粉筆,也不寫漢字,直接照著上面的印度數字符號,描下了“250”這個數字,也就是表示他會出售這個數量的瓷盤。其實船上的瓷器數量遠超這個數字,但初次見面,狄柳蔭當然不會一次全把東西在這裏賣掉,誰知道別家店給的價會不會更高呢?先賣個幾箱,就當交個朋友吧。

老板對這個唐人的“悟性”很是驚訝,隨即笑著雙手合十表示交易愉快。當然交易這還沒結束,兩人又試探起了其他東西的價格。

狄柳蔭取出一些剩余的茶葉,老板給的價格比預想的要好一些,但是收購量不大,狄柳蔭又拿出了幾件成套的瓷器茶具,將茶葉搭售了出去。

他還帶來一些東海產的棉布,但是賣不上價,反而老板自己拿出來幾塊印度棉布的樣品,品質比他帶來的更好,價格卻還便宜不少,令他甚至都忍不住想買上一點了。倒是所剩不多的北方毛皮被老板看中了,出了一個相當高的價格,也不知道他們在這熱帶要毛皮幹嘛?可能真是有錢燒的吧。

他又取出一些其他東海特產,比如刀具、玻璃、白糖等。老板看了這些東西非常驚訝,不但是因為這些東西品質精良,更是因為他之前從未見過有唐商帶過這樣的商品過來。但也是因為初次見到,沒有過往價格可供參考,所以老板猶豫了半天,才給出了報價。

報價並不高,甚至相比這些商品在江南的售價還低一些,因為這些商品在印度也是有競爭者的。印度一向出產優質鋼材,據說已經發展出了坩堝煉鋼法,也就是著名的烏茲鋼,甚至還遠銷中國,所謂的“鑌鐵”其實就是印度鋼材。東海鋼只是勝在成本低,論品質,並不比印度鋼強多少。玻璃印度也是能自產的,而蔗糖更是起源於那裏,所以這些東海商品雖然品質比同類的印度貨強不少,但也不足以讓老板給出一個過於豐厚的高價。

狄柳蔭對此其實已經有了心理準備,在上面的商品碰壁之後,又很自信地掏出一個小瓶子,即使對方聽不懂,也忍不住說道:“這個一定能行!”

他當著老板的面,打開小瓶子,又取出隨身的筷子,從裏面挑了一點放到嘴裏嘗一下以示無毒,然後把小瓶子全推給了老板。

老板將信將疑地看著瓶子裏紅色的粉末,用右手沾了一點,放到嘴裏嘗了一下,隨即就露出了精彩的表情,很快忍不住又沾了更多吃了下去,最後忍不住哈哈大笑了起來——果然印度人也抵擋不住辣椒的魅力啊!

小瓶子沒多少容量,只是試用裝,狄柳蔭又拿出一個大號的600g瓶裝版,看了看匣子裏面,直接掏了十枚銀幣出來。老板沒再還價,直接痛快地答應了——這生意做得才爽快啊!

當然,有買有賣才是交易,而且你只賣不買的話,很多時候對方都沒有足夠的現金付給你。狄柳蔭賣出了一部分貨物之後,又就地在老板的店裏選購了一些商品,主要是本地和印度盛產的香料,棉布也買了一些,還有本地出產的廉價錫。

見到有金屬錫出售,狄柳蔭又想起了什麽,喊人取了一個大盒子,從中取出一些樣品,一件件展示給老板看。

這裏面主要是各類金屬和礦石,都是東海商社所需要的工業原料。這也是東海貿易的傳統了,每到一地,總要看看有沒有這些東西出售,好滿足本土的需要,同時也能平衡貿易。

“loha?”老板拿著一塊鐵礦石,仔細看了一下,嘴裏疑惑地蹦出一個單詞,然後指了指桌上之前拿出來的一把鐵刀,似乎是在詢問的樣子。

“就是鐵沒錯。”狄柳蔭點頭表示了肯定。雖然兩個文明點頭所表示的意思截然相反,但老板還是理解了這一點,然後從匣中取出了幾枚銅幣表示報價。

狄柳蔭笑了一下,居然還真能搞到鐵礦,這老板真是神通廣大啊!

於是兩人交易愉快。由於牽扯的貨物量不大,所以老板當即起身,喊了一堆家仆出來,推著小車就跟著狄柳蔭等人回了碼頭,完成了這次的交易。

之後,狄柳蔭又贈給他一個紀念品,是請東海瓷窯燒制的一塊小瓷牌,上有小孔可以穿繩子掛起來,中央嵌了一塊綠色玻璃,上面雕了簡單的辣土豆圖案,成本不高,但看上去很精致,正適合饋贈親友。

狄柳蔭對這個老板還算比較滿意,至少人夠痛快,至於價格高點低點那倒關系不大。他決定再去逛逛,如果沒有更好的就回頭再來找他做筆大的。

逛著逛著,他又找到了一家唐商的店鋪,老板祖上是廣州人。他倆交流起來就容易多了,就算口音還是不通,筆談也是能成事的。不過這個同胞給的價格也沒比印度老板更優惠些,狄柳蔭正想跟他舌戰一番,門外卻突然騷亂了起來,然後就傳來了尖銳的鑼鼓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