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 瀛山島與遠洋艦隊(第2/3頁)

現在的人安土重遷,自然不會願意去遠隔重洋的地方生活,畢竟對那邊什麽都不知道,怎麽會願意冒險過去?但這種無知在此時在某種程度上反倒成了一種助力,很多士兵並不確切地知道西洋郡到底有多遠,反正都是出海然後音訊全無地在另一塊土地上生活幾年,那麽去瀛山、去江南、去東隅島或者去西洋郡似乎也沒多大區別。因此,只要開出一些優厚的條件,很多人就稀裏糊塗地上船了。

更何況,這一年多以來,東海人在各類報紙(既包括自家報紙,也有近幾年雨後春筍般冒出來的私營報紙)上大肆描述南洋和西洋的富裕,鼓吹海權的重要性,還編寫了各式各樣下了南洋結果發了大財娶了七八個妻妾的傳奇故事,還真騙了不少人信了。

順帶一提,文化部把第一次遠航的經歷編成了故事集,以沿途城市為線索,每個城市放上幾篇以水手為主視角的短篇小說,先是在報紙上連載,最終匯總成書《西行記》,得到了民間熱烈的追捧。

除了這本偏重於趣味性的《西行記》,還有一部更為詳實的,包括了海圖、各城市經緯度、風景圖、人口、風土人情、貨物、物價等極為珍貴的信息的《航海匯報》。這本就沒向公眾公開了,只是以999元一本的天價出售,但饒是如此,依然引發了海商們的搶購。

實際上第一次遠航也就經過了幾個主要港口,論經驗豐富他們其實是不及某些大海商的,但大海商只會把這些情報當成看家本領深深地藏起來,怎麽會對外人公開?即使公開,也只會語焉不詳地大概說個名字,描述一下風土,一地不到百字就能概括出來,哪裏會有東海人這麽詳細的情報?所以此書一經面世,就引發了哄搶,千元不到的價格,對於海貿的豐厚收益來算個屁啊!

而東海人之所以願意把情報分享出來,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他們並不把海商們視為競爭者,而是看成了打工仔。畢竟往外跑的海商越多,他們卡關收的稅也就越多……哪個老板不希望打工仔越多越好、越能幹越好的?實際上,他們不僅出售情報,還出售航海導航知識,黃島海事學院只要交了學費,誰都可以去學習,六分儀、海圖和望遠鏡等先進儀器也是可以隨意買的。當然,價格會稍稍有些貴,但是物有所值嘛!

話說遠了,總之,經過一頓輿論宣傳,民間對出海的抵觸情緒還是低了許多。本土那邊,由於這幾年生活還不錯,即使有發財的誘惑,也招募不到太多人出海,只能動用陸軍的力量;而在江南那邊的情況就好多了,由於窮苦人民太多、人口基數太大,即使只有千分之一願意出去碰碰運氣的,也是以萬計的規模,所以江南工作組輕易地就征募到了五百名移民。

除了這五百江南漢人,東海人還收攏了一些遼東同胞、高麗人、日本人和瀛山本地原住民,湊夠了一千人,等到南下的時候沿途還會再招募一些水手,準備統統送去龍牙半島,讓他們過上欺男霸女的好生活。

除了陸軍和移民,艦隊還攜帶了一些技術人員、醫護人員、教育工作者、宗教人士、大量的建材和一些機械,甚至還包括十名股東。去年冬天已經陸續送了一批過去,幫助周興建設了一個玻璃廠,根據今年夏天帶回來的情報,運營得還算不錯,今年的這批艦隊就會以玻璃廠為基礎,擴建出一整個新城。

這樣,有新城、有艦隊、有軍隊、有產業、有人口、有公共服務、有股東,西洋城就能成為一個即使放在本土也頗具規模的城鎮了。這無疑是一筆巨大的投資,但無疑也是值得的,有了西洋新城這麽一個堅實的據點作為基礎,東海商社在南洋和西洋就可以大有所為,未來能產生的收益也是難以想象的。

現在尚未到北風大起的時候,這次艦隊的三十多艘船和三千多人已經準備完畢,不能閑著,就做起了啟航前的最後準備——人數這麽多,其中又有近一半是沒出過遠海的旱鴨子,不多多操練一下做做適航訓練怎麽行?

但足有三千人,要是按照東海人的方式在江南軍事化訓練起來,非得把朝廷嚇破膽不可,因此艦隊就挪到瀛山島上來了。這裏距離江南不過兩三天的航程,冬夏都可來往,實在是方便的很。這也讓島上的居民樂開了花,這麽多人,一天得消費多少食物啊?甚至本島還不夠,還得從外界調糧過來,還好,這兩年各條商路也算成熟了,買糧並不算麻煩。

這個時候,移民們就有的跟著船只出海做適航性訓練(順便去隔壁的高麗或日本拉點貨回來),有的在陸地上練習隊列,還有的甚至去給本地居民打工整理農田,其中有些甚至看到島上興旺的氣象不願意出海了申請留在島上。這倒也無所謂,瀛山公司對此自然表示歡迎,只是他們與遠洋艦隊之間就有得扯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