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後方(第2/3頁)

段石進了這家剛裝修起來還沒多久的銀行網點,瞅了一眼幾個櫃台背後的櫃員,往其中一個櫃台前一坐,從懷裏掏出自己的存單和剛到手的那枚銀幣,說道:“朱秀才,麻煩你給我把錢給存了。”

段石是老主顧了,對面的朱姓儲蓄員也認識他,當即笑道:“段小哥又發了財了啊,真是令人羨煞啊。怎麽,是活期還是定期?”

段石想著年底還會再發筆獎金,日子不至於太緊巴,為了忍住這幾日可能遇到的誘惑把錢省下來,他忍痛說道:“定期,給我存一年的!對了,一年息還是五分嗎?”

本來東海儲蓄銀行是不給利息的,畢竟幫你存錢,不收保護費就不錯了,還想要利息?但是其他幾家商業銀行成立之後,尤其是周弘文經營的那家立信銀行做起來之後,壞了行規,開始用利息攬儲,於是儲蓄銀行無奈也就只能跟進了。

朱儲蓄指指大堂一邊掛著的牌子,道:“對,一年期的沒甚變化,還是五分……對了,官府新近發行了一批國債,年息八分,你可有興趣?”

“八分?”段石一下子提起了精神,“這國債是甚東西?”

“國債嘛,便是官府借的債。這不咱們東海國跟日本國起了戰事嗎?大軍出動討伐日本需要錢,可是等收稅再供應就晚了,便發行了這‘國債券’,先募錢發兵,等來年有了收成再還錢。”說著,朱儲蓄從抽屜裏取出一張一元面值的國債券來,遞給段石看了一下。

段石不識字,最多能辨認出那個“壹元”來,剩下的也看不明白,朱儲蓄便指著上面給他解釋道:“喏,一年期國債券,丙寅年陽歷12月1日兌付,利息8%……”

段石狐疑地問道:“這個意思我是明白了……不過,官府跟我們這些小民借錢,上面要是不還,我們能有什麽辦法?”

朱儲蓄哈哈一笑,說道:“要是不還,下次不就借不了了?這次是打日本那麽個小國,發借個幾十萬的國債就夠了,才幾個月的稅錢,肯定能還上的。要是不還,壞了信用,萬一韃子打來了,要上百萬的軍費,那時候借債沒人借怎麽辦?所以,不用擔心,肯定會還的!而且,這也是利國利民的好事嘛。我聽說,日本國是有不少白銀的,官府借了錢,奪了銀子回來,還錢肯定是綽綽有余的;而我們這些國民,自己不能上陣殺敵,但買國債也是與國出力的一種方式嘛,一年後得了利息,不也是分享了國家的收益?這便是家國一體啊!”

聽他這麽大義凜然地一忽悠,段石只覺得熱血上湧,把巴掌往桌子上一拍,說道:“好,這國債我買了!”

……

這段時間內,像段石這樣的事例,在東海各家銀行的各處網點中還在不斷上演著。不過,雖然精神可嘉,但像他們這樣的小儲戶一元兩元地認購國債,就是再過半年也賣不出去多少。實際上,東海國管委會此次為應對日本事態而發行的這批總額為五十萬元的國債,絕大部分仍然是由各家豪商和權貴認購了的——經濟發展任重而道遠啊!

管委會倒真不是缺這五十萬了,雖然財政是赤字,但商社可是盈利的,只要把來年的預算壓縮一下,再跟商社要一筆特別稅,那麽五十萬還是能擠出來的。只是,壓縮預算,或者挪用利潤,意味著把本來可以用於基礎設施建設或者研發、產能提升的資金挪到了戰事上來,也就意味著東海人為了日本人而被迫放緩自己的步伐——這憑什麽啊?

所以,還是發行國債,用額外的錢來解決日本戰事吧。

同時,這也是對國債運行機制的一次檢驗。管委會並不是第一次發債,之前就為了救市而發行過“特殊時期專項基金原始兌換券”,後來還把它變成了一個長期債券項目,用來支持大規模基建項目“千裏路計劃”。但這個“金原券”是特意淡化了政府色彩,還是用了貨物作為抵押的,而現在所發行的國債,則是真正的完全赤裸裸地為了政府行為(戰爭)而發行的無抵押債券。如果它可以順利發行,那就意味著“東海國”這個實體的信用成功建立起來了,而且證明了它有能力借助金融手段進行一些超出常規的操作。

現在看來,這個考試還算成功。五十萬元的國債很快就賣光了,似乎完全沒有探到市場的底,將來大有可為啊!

在這個過程中,東海國剛誕生不久的銀行業體系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正是由於他們建立了一套初級的遍布國內大部分郡縣的匯兌和結算網絡,並且與各家大戶取得了聯系,來自各地(雖說大部分還是在東海郡這個核心地帶募集的)的資金才能迅速匯聚到中央市來,支撐東海軍的軍事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