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後方(第3/3頁)

嘛,雖說如此,但其實真正支撐軍事行動的,還是東海商社多年來建立起的後勤體系。這個後勤體系雖然已經改組成了總後勤部,進行了貨幣化結算改革,各項物資的調動都是通過貨幣交易來進行的,但實際上,它的本質還是物資的流動,而不是貨幣的運用——在後世,一千萬元和等值的大米似乎是等價的,前者運動起來還更方便些,但在現在這個時代可不一樣。一個銀元可以買一石粟,但不等於十萬元能買到十萬石,而到了敵境,就算你有一百萬元,也不一定能買到十萬石粟,你必須親自把這十萬石搞到手才行,而這就很難用錢來解決了。

國債換到手的這五十萬元,大部分是用來給軍人們發餉的——總參謀部對日本行動計劃投入最多六千人的海陸軍,這六千人出了海就得按戰時標準供應薪資,一個月就算全在日本睡覺也得五萬元才行,而一旦打起來有了戰功和撫恤那就更海了去了。通過榮譽點數系統和授田代餉,薪資可以節省一些,但也不能太省,畢竟,什麽“近代軍事制度”吹得震天響,其實都是扯淡,充足的餉銀才是軍隊戰鬥力的保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