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 進城去(第2/3頁)

關志遠也點頭道:“是啊,辛記出的各色絲綢、絲袍、絲綿被,可是很有名的。這辛老板也是了不得,後來還有不少效仿他的呢。”

幾人聽了,也敬佩地討論起來。宮文昌贊嘆地說道:“這真是我輩的楷模啊……安易先生,既然有緣,可否也為我等引與此位前輩一見?”

居溫瑜捋著胡子想了一會兒,好像也沒什麽不好的:“甚好,人多還熱鬧些,橫豎都是家鄉來客,辛兄也會高興的罷。”

沒過多久,馬車已經接近城區的二環區了。二環區實際上指的是中央市第二環城公路(半徑1km)和第三環城公路(半徑1.5km)之間的區域,這一片除了市政府的保留地,已經全部分區劃塊發賣了出去。其中大部分被各社營企業瓜分,也有一些落入到了私人和私企手裏——這片土地的潛在價值是明擺著的,就算再來一環,各摩拳擦掌的社企也能全吃得下,只是考慮到各種因素,市政府還是挑選出了一部分地塊公開出售,以讓民間分潤城市發展成果、活躍經濟,並且也讓他們感知一下房價的威力。

不過當初民間很不給中央市政府面子,拍賣項目很是遇冷——也談不上,至少是與高密即墨城區地塊價格相當的,但離“寸土寸金”的預期可差遠了。等到後來城市經濟進一步發展,早期地價飆漲,可是讓當初狠不下心出錢的土豪們大叫後悔,而一些稀裏糊塗上了車的人則暗自慶幸。

二環區實際上才是中央市的主要部分,因為更內部的一環區基本都是政府機構,威則威矣,卻無法單獨構成一個有生機的城市。而有著菜市場、居民區、商業區和各類企業的二環區才更有活力,真正是市民居住生活的地方。

現在二環區已經得到了畢竟充分的開發,放眼過去幾乎全是二層或更高的小樓。其中有的四四方方光禿禿的像個大箱子,有的則是更傳統的飛檐鬥拱造型,而更多的介於兩者之間,以新式建築為主體,輔以適當的裝飾,看上去不那麽突兀。

第三環城路外的三環區也已經開始開發了,不過尚處於初期階段,空地一大片,已經占據的地塊開發得也相當粗放,基本都是一個圍墻圈出一大片地然後裏面隨便蓋上幾件簡易平房的模式。但可想而知,這些空曠的地方將來也一定會被前面的城市所同化。

“嘖嘖,”陳若風看著前面的粗放街景,指點著說道:“這八卦城倒也心大,連個城墻也沒有。”

他這麽一說,眾人才反應過來,這中央市和其他地方的城市有個顯著不同的特征——沒有城墻!

“哈哈,興許是東海國朝廷對軍力深有自信,覺得無墻亦可禦敵?正如那說書先生說的,無招勝有招,無劍勝有劍,無城勝有城?”陳若風搖頭晃腦地比劃著。

居溫瑜點頭道:“有理,正所謂固國不以山溪之險,禦敵於國門之外,這方是正理啊。而且,沒了城墻,這城裏住起來不閑適多了?”

古代城市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擁擠。城墻為了防禦考慮,不宜造得太長,普通的小城不過占地幾百畝,在後世也就一個小區的大小,而城市作為地區中心又很容易吸引人口,所以人口密度往往相當大。而古代又沒有高層建築技術,這使得居民只能擠在低矮逼仄的平房或小樓裏,比起後世城鄉結合部的蝸居有過之而不及。而中央市沒有城墻的限制,又規劃得比較合理,所以即使在城市中空間也是相當充足的。

南宋城市中的樓房往往左右鄰緊緊擠在一起,這既是因為土地緊張,也是因為建築技術不足——沒有左右樓幫著承力,三層以上的木樓很容易就塌了。顯然,這樣的建築既不適合居住,又容易產生火災。而在中央市,他們一路走來,道旁雖有高樓,卻不擁擠,而是與周邊的院落有機地結合在了一起,雖傲然挺立卻依然穩固,看上去就不一樣。

院落之間,道路占用了大片的面積,足可並行好幾輛馬車,如此寬闊甚至讓他們這些宋人看著有些頭暈目眩。但這顯然是有必要的,因為路上真的隨處可見大大小小的馬車和單獨的馬匹,甚至就連普通的布衣百姓都有騎馬的,讓人不禁咋舌。為了配合這數不清的馬匹和馬車,道旁每隔一段還規劃出了大片的停車場和馬舍,又有專門的運草運糞車在中間出入,又是一道新風景。

眾人正討論著養馬事,陳若風打量著前方,突然驚叫起來:“哈,快看!”

目光隨即向他指向的方向匯聚了過去,原來是一列騎士從前方城區的道路之中拐了出來,走上了這條石板路,對著他們的馬車迎面行了過來。

騎士們身著紅黑色制服,胸前佩著閃亮銀甲,頭戴閃亮銀盔(這可是夏天啊,也不嫌熱)。身下的馬高大威武,也佩戴著銀亮的面甲和胸甲,步伐一致,隊形齊整,一下子就給車上的人帶去了震懾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