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章 驅逐艦 上

1266年,6月24日,金口市,田橫鎮,灣口壓力容器制造廠。

在車間北側的金口灣碼頭上,赫然停泊著一艘已經被改得面目全非的河級淺水炮艦。

這艘淺水炮艦是造出來沒多久的最新款式,長約30米,寬6米,標準吃水只有1米多,排水量一百噸……咦,怎麽跟新星級這麽像?

實際上,這兩種船雖然一個是人力驅動的淺水炮艦,一個是風帆動力的海船,但設計在近幾年逐漸趨同。出現這種現象,根本原因是兩者的用途趨同:都是在烈焰級難以行動的淺水區域執行任務。

星火級作為海船,作用已經越來越弱,無論是載貨量、火力還是適航性,都全面落後於新銳的烈焰級,甚至連速度都不如。即使出現了替代型號新星級,也只是在小範圍的靈活性趕了上來,綜合航海性能依然差得遠。所以,想在海上作為烈焰級的補充這條路是行不通的,這級船進一步的改良方向只能往淺水區域進化,這就導致它船型變得修長,吃水變淺,船底變平,有向沙船靠攏的趨勢。

而河級從一開始就是作為動力淺水炮艦設計的,設計可以說比較成熟了,幾年下來,主要向增加船速方面發展。這方面的需求可以說和新星級是類似的,所以越改進就長得和新星級越像,船身修長,龍骨和肋骨用了網格結構以提升比強度,艏部尖銳以減少阻力,舯部肥大、船底扁平以盡量減少吃水並降低阻力。

很多人有個想當然的誤區,以為尖底船比平底船快——高速的軍艦不都是瘦削的尖底嗎?實際上恰好相反,同排水量下,平底船的濕面積比尖底小,因此摩擦阻力也小,相同的動力下會更快一些。而尖船底的優點是在於穩定性,因為船體的傾斜會使得浸水體積增大,從而產生回正力矩使得船身保持姿態。高速船采用尖船底,不是“手段”,而是“代價”,為了維持高速下的穩定,必須用尖船底才行。而如果沒有這個需求,那還是平底更合適一些,比如說能夠靠自身噸位獲得足夠穩性的大型的戰列艦和遠洋貨船反而會采用近似方形的船底,在平靜的內河活動的船也會采用平底。

所以,河級和新星級現在用的實際上是同一種船體,只不過前者多了個螺旋槳罷了。哦,還不止,在上層建築上也有很大區別。河級作為不出海的專業戰艦,舯部的幹舷升得特別高,還開了好幾個炮窗,頂部又覆蓋了半層甲板,實際上就是成了一層單獨的炮艙。

不過,被木工組用來安裝蒸汽動力的這艘河級已經被進行了大幅度的改造。為了把動力單元安裝進去,炮艙的後半部分和後桅杆被全部拆除,後半個底艙就這麽成了露天貨艙。一根煙囪從船體正中高高伸了出來,為了維護這根煙囪,工程師又在剩余的前半個炮艙上面又加蓋了一層艙室,便於爬上去查看煙囪內部的情況。呃,這麽一改,遠遠看上去,這艘船的側面居然有了後世戰艦高艦橋的設計風格。

“嘿!”陸平看到這艘怪船後,吹了個口哨,對秦晉打趣道:“秦兄,你這船再給上面頂個球,不就是活生生的一艘驅逐艦麽?”

秦晉一愣,隨即哈哈笑了兩聲,說道:“好啊,有意思,等下一步甲板封閉了,再給它裝幾門中置主炮好不好?前一後二怎麽樣?”

“不行不行,”陸平又搖起了頭,“主炮全後置才是正道啊!”

“得了吧,”陳文吐起了槽,“就這麽艘小船,煤都裝不了多少,還裝炮呢。”

“不……”梁恩沉思了一會兒,突然說道:“我覺得陸平說得對啊!這型船從定位上來說,不就是驅逐艦嗎?借助自身的速度優勢,在主力戰艦難以顧及的區域活動,打擊小型目標,尤其是那些以靈活性見長的槳帆船——我看它就該叫槳帆船驅逐艦,簡稱驅逐艦。”

三人聽了,先都愣住了,然後不約而同地豎起了大拇指:“對,就該叫驅逐艦!”

當初,相關部門對於蒸汽船的設計思路,有三個方案:一是裝進烈焰級這樣的主力艦裏,為它提供一定的機動性,成為蒸汽戰艦;二是裝進順風級這樣的貨船裏,做成蒸汽運輸船,實現全季節的水路運輸;三是裝在盡可能小的船裏,以求得最大的速度,發揮機動力優勢,彌補現今的作戰體系在這方面的缺陷。

一幫子人聚頭開會吵了許久,最終達成共識:現在的船用蒸汽機仍然不能說多麽成熟,拿烈焰級試水肯定是不行的,馬馬虎虎的蒸汽貨船也沒多大價值,耗煤量太大,占用空間太多,得不償失,還不如做成專門的戰艦,說不定就能填補某些方面的空白呢?

於是他們又分析了一通,又得出了結論:以現有蒸汽機的功率和體積,想做出一款性能平衡的戰艦肯定是不行的,噸位太大推不動,噸位太小的話又會嚴重影響續航力,不管怎麽說,肯定出不了海。所以還不如劍走偏鋒,就做一款極端的淺水炮艦,部署在近海和內河,或者隨艦隊行動,完全不考慮自身的續航和適航性,燃煤和食水由其他艦船攜帶,只求在大船難以活動的地方發揮出主場級別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