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局外人深知局內事(第2/3頁)

這也是張九齡最初為何要定下以奉和詩見學子的原因,若不加門檻的話,光是每天到他府門前來求見的人就能從街頭排到街尾。

張九齡是當朝宰相,他的話當然比別人的好使。

張九齡道:“並非學子,而是個道士,不過說起來……他也算是學子吧,乃是河東楊氏子弟。”

王維一聽,神色中多了幾分興致,雖說張九齡不是出自河東,但他王維卻是河東蒲州人,這時代在朝為官鄉土情結很重,遇到同鄉晚輩會自然而然地照應些,何況這還是個被宰相賜見的晚輩。

隨即張九齡和王維進到房內。

等關上門後,楊雲能探到的情況就少多了,這跟兩個院子之間的距離太遠有關,跟後世的WIFI信號差不多,楊雲的精神力在穿過墻壁時也會有極大阻礙。

……

……

“楊道長,您可是對這茶水不甚滿意?”

張國器見楊雲只是拿著茶杯,卻沒有喝茶,不由問道。

楊雲笑了笑,道:“在下突然記起來,家中尚有要事做,怕是不能等張老令公回來,只能先行告辭。”

張國器一聽趕緊勸道:“楊道長不能走啊,家祖有言,請您先做等候。”

“張老令公公務繁忙,在下怎能多打擾?若有機會的話,在下定會再次登門拜訪。”楊雲執意要走,不給張國器挽留的機會。

張國器急得滿頭滿臉都是汗,雖然一再勸解卻留不住人,無奈之下只能陪同楊雲往外走,又讓人去通知張九齡,但問題是現在張九齡正在跟王維閉門談事,根本就通知不及。

等楊雲出門口時,張九齡那邊仍舊沒消息傳來,張國器只能讓馬車送楊雲回去,卻被楊雲婉拒。

“在下要做之事不在府上,就不勞煩張公子了,告辭告辭。”楊雲在張國器不甘心的目光護送下離開。

楊雲走了很久,張國器正要折身回房,知客匆忙跑回來,道:“少爺,郎君吩咐不能讓客人走……”

張國器無奈地道:“人都走了,我還能怎麽著?把人追回來?”

不多時,張九齡跟王維一起來到了大門口。

張國器從張九齡看過來的目光中,便知祖父生氣了,只能低下頭,不敢跟祖父對視。

“老令公請回,在下定會及早讓人上奏,向陛下陳述此事,便不打擾您會客了。”王維這個正八品的右拾遺雖然官階不高,卻需要隨時準備等候皇帝傳見問策,此番也是匆忙前來見張九齡,說完事情便要走。

王維走出張府大門後,張國器走到張九齡跟前,低下頭,擺出一副甘願認罰的姿態。

“祖父,楊道長執意要走,孫兒留他不得。”張國器滿臉懊惱之色。

張九齡沒好氣地道:“在做事上,你還不如你三妹,不過也罷,這姓楊的小道士見聞和學識皆不凡,你詩書造詣或勝過他,但在見識和為人處世上卻遠有不及,以他年歲竟有如此見地,若真為惠妃所用,怕是貽害無窮。”

張國器試探地問道:“可是孫兒感覺,他不像對祖父懷有惡意,之前那事兒……怕是有何誤會。”

“朝廷紛爭你懂得多少?換作普通後輩,有機會進這府門,怎肯輕易離開?他只是聽說王摩詰來見,便匆忙告辭,怕是已察覺到什麽,向誰通風報信去了。”張九齡有些惱恨地道,“從一開始就不該讓他知道這回事!”

……

……

張九齡見王維的目的,楊雲的確已知曉。

有關牛仙客入朝的事。

牛仙客如今為河西節度使,此人跟蕭嵩和李林甫等人過從甚密,歷史上李林甫舉薦牛仙客為知政事,張九齡多次在皇帝面前否決,也引得皇帝不悅。

事實上張九齡看人極準,牛仙客此人沒多大志向,只適合當下屬,所以只要上級發布命令並全力支持,他能把事情做得盡善盡美,政績十分突出。可一旦到了中樞,讓他決策,他就抓瞎了,到最後只能人雲亦雲,落於庸俗,並給朝廷帶來巨大隱患。

現在李林甫已在朝中站穩腳跟,顯然就開始朝張九齡下手,把牛仙客拉到朝廷中樞來為內應是李林甫走的第一步棋,現在張九齡沒有明面上站出來阻止,卻暗地裏讓王維等跟他交好的諫官上奏勸諫。

楊雲心裏也在想:“張九齡做官上的確能做到兢兢業業,一心為民,做事眼光和能力均屬超群,但在政治思維上卻是老古板,不懂變通,用的一群同黨幫手也都是坑貨,跟李林甫的鬥爭中處處落於下風,這大概也是歷史上張九齡只能當三年宰相的根本原因。”

如果換做他,根本就不會打壓牛仙客。讓一個平庸之人入朝擔任宰相,對張九齡來說根本沒多少妨礙,只需牢牢把控好左相的位置,讓牛仙客全力負責執行,反而會有一個不錯的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