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1)(第3/7頁)

真是狂妄的想法。

不了解就是愚劣——這樣的想法是單方面且充滿歧視性的。也是啟蒙主義的,令人討厭。

這和高鼻子優於塌鼻子、白皮膚優於黑皮膚是一樣的思想。與霸道地踏入未開發地區,高舉文明大旗,對原住民教育洗腦、殖民地化的行為很像。無知既是愚劣——這種說法原本就不成立。而且不管知不知道,世界也不會有所改變。

——但是……

老實說,那種見解敦子也不是不明白。

因為敦子自己就是那種人。

她不認為無知就是愚劣,但是失去睿智,敦子恐怕都無法呼吸了。所以敦子暗暗地厭惡無知。例如,即使叫她選擇蘋果和橘子當中喜歡的一樣,她也會先想出理由。原本喜好是不需要理由的,但是沒有理由,敦子就無法決定。為了做出決定,她需要知識,需要邏輯。對敦子來說,睿智是生命中絕對不可或缺的事物。

——無聊。

敦子連喜好都沒辦法自己決定。

腦袋上方總是盤旋著邏輯和倫理,敦子時時刻刻都在請示著它們,度過每一天。沒有邏輯的神諭,她連眨眼都不行。

敦子就是這樣一個人。

所以有時她連自己都厭惡。

即使如此,她還是喜歡這份工作。

她覺得這份工作很適合自己。

說起來,現在世界上已經沒有謎團了。用不著小島國的雜志挺身而出。世界早就為自己的不明而恥,黑暗不斷地遭到驅逐。以風馳電掣的速度,夜晚變得眩目、人類變得聰明、未來變得光明。所以根本輪不到《稀譚月報》出馬。

最近的報道幾乎都是重新解讀歷史、或重新定義犯罪在社會科學上的位置,以及科學發達的最新消息——愈來愈偏向這類即使扔著不管,也會有人報道的題材。

今天,敦子學到了彩色電視機的原理。

她覺得知道了又能如何?但是敦子還是覺得非常有趣。雖然並不特別感興趣,但她聽得十分認真。金光也不是聽了就會制造電視機,好奇心還是會被勾起。

開發者熱中地解釋著。

總覺得好羨慕。

半個月前,敦子去兵庫參觀科學博覽會時也是。科學突飛猛進、技術不斷革新、光輝的二十世紀——每個人的眼睛都熠熠生輝,連呼著:“太美好了,太美好了!”

敦子……也這麽覺得。

但是冷靜想想,她忍不住懷疑這樣真的美好嗎?公關部小姐說,核子能源是支撐下個世代的夢幻能源。毫無疑問必定如此吧。

但是短短八年前,奪走了眾多人命的,不也是核子能源嗎?

科學技術的發展不一定會讓人類幸福。原子彈絕不是美好的事物,雖然不美好。但原子彈不也是科學的成果之一嗎?

——可是……

即使如此,敦子還是覺得科學很有趣。她明白負面的成分,卻仍然覺得核子能源很棒。

這一定與人類的幸與不幸毫無關系。對科學來說,科學進步本身是美好的。所以科學家根本沒有考慮到人類,他們只會思考科學而已。要不然科學是發展不來的。

是受惠,還是受害,端視使用者的裁量。

——一定是如此。

敦子這麽想,更厭惡自己了。

敦子就是那種會對科學家所述說的邏輯思考過程大為心醉的人。至於那樣的思考會造成什麽結果?對她來說一定是次要的。

——例如……

假設有一種新型殺戮武器被開發出來了,敦子對這個武器 不可能有好感。這是一定的,但是如果這個武器的構造之卓越前所未見——那麽對於這個部分,敦子應該會感到有趣。

對照道德倫理來看,這樣的想法顯然太輕浮了。不管它的邏輯有多麽卓越,如果用途只限定於殺戮,就不應該覺得它有趣。即使如此,敦子仍然無法禁止想要侵淫在邏輯樂趣中的欲望。就某種意義來說,這或許是一種想要擺脫現實的欲望。

她有時候也會這麽想。

邏輯不講情分,毫不留情;不會扭曲,也不會伸縮;既不悲傷,也不好笑。擁有的只有累積毫無轉環余地的過程的喜悅,以及到達充滿整合性的結論時的歡喜,沒有一絲空隙。她覺得……太完美了。

現實不可能結出形狀如此完美的果實,現實的世界不安定、不合理、馬馬虎虎。

邏輯、概念這些東西,說穿了就是非經驗性的事物。這些普遍是由純粹的思索中導出,是非經驗性的。換言之,並非與實際生活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