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巴巴(第4/4頁)

傑克·凱魯亞克(1922~1969),美國作家,美國“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人物。他的主要作品有自傳體小說《在路上》、《達摩流浪者》、《荒涼天使》、《孤獨旅者》等。​

克勞斯·金斯基(1926-1991),德國男演員。出生於但澤自由市的Zoppot(今日為波蘭的Sopot)。1930年時,舉家遷往柏林,進入海因裏希親王預科中學就讀。1944年被德軍征召入伍,於荷蘭服役,據說當時他從軍隊裏開小差,並向英軍投降,以戰俘的身份度過了這場戰爭。在科爾切斯特的戰俘營時,他在向戰俘們表演時發覺了自己的表演天份。65歲時因心臟病死於美國加州。重要作品有《為了更多的幾塊錢》《大沉默》《日瓦格醫生》《女鼓手》《上海異人娼館》、《眼鏡蛇》等。此處所說德古拉伯爵是指其在1970年參演的電影《德古拉之夜》中的形象。 ​

瑞典導演,“新瑞典電影”創始者之一,起初以創作小說起家,在寫了挑戰伯格曼壟斷瑞典電影的批評文章後,轉向電影,通過仔細分析他人作品學會了拍電影。作品特點是對社會問題甚感興趣,對戰後一代人的精神世界進行剖析。但最著名的作品為《鴛鴦戀》,是一部印象派的浪漫之作。90年代的名作為《教室別戀》。​

英格瑪·伯格曼(1918-2007),宮廷牧師之子。先在業余劇團、後在哥特堡、赫爾辛堡以及斯德哥爾摩皇家劇院擔任戲劇導演。一生創作過50多部作品,其作品中隨處可見的奇異構思對當代很多導演產生了巨大影響,是瑞典著名的電影、電視劇兩棲的導演,傑出的電影劇作家,現代電影“教父”,“作者電影”最典型、最卓越的代表。2007年7月30日在最後定居地法羅去世,享年89歲。​

愛德華·格裏格(1843~1907),挪威最傑出的作曲家,19世紀下半葉挪威民族樂派代表人物。 生於卑爾根,15歲時去德國萊比錫音樂學院學習。後去哥本哈根從加德為師。1864年結識了作曲家裏夏德·諾德拉克後,共同從事研究挪威民間音樂的工作。1867年創辦了挪威音樂學校,根據挪威詩詞創作了具有獨特風格的抒情歌曲,整理改編民間歌曲。其妻歌唱家尼娜是他作品最好的解釋者。他能巧妙地將主題用古典結構形式和現實的傳統音調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從而使它與真正的民間音樂難以分辨。​

英國一支1968年成立於倫敦現代搖滾樂隊,作為之一具有代表性的多個流派的先驅,這支樂隊存續於流行音樂的不同階段,售出唱片超過5千萬張,在超過40年的成員不斷變化的職業生涯中,擁有大批追隨者。樂隊的音樂融合了搖滾音樂的自有品牌,交響樂等經典結構。​

英國一支1969年成立於倫敦的神奇的藝術搖滾樂隊,在組成當年便以傳奇的首張專集《In the Court of the Crimson King -- 克裏穆國王的宮殿》贏得了崇高的聲譽,幾乎是隨著樂隊的啟動便達到了至高的頂點。幾經調整甚至一度解散的King Crimson至今仍然認真地進行著離奇的嘗試。其音樂是冰冷睿智的,認真的聽者決不會將它當作一種情調音樂或者消遣娛樂,隱藏在堅冷詭秘的音效後的常常是令人心驚的恐怖。​

挪威一支1970年代末期成立的朋克搖滾樂隊,開始名字為 Wannskrækk,1985年改名為 DumDum Boys。​

鶴鴕(學名:Casuarius)是世界上第三大的鳥類,為鶴鴕目鶴鴕科唯一的代表。它的雙翼比鴕鳥和美洲鴕鳥的更早退化,不能飛。和美洲鴕鳥一樣,也都有三個腳趾。鶴鴕目分布於澳大利亞和新幾內亞等地,有兩科四種。因爪子如匕首能挖人內臟,被列為世界上最危險的鳥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