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天 辰時經(第3/4頁)

與會者對這樣博學的論述不敢提出異議。為此,威廉在結束他的講話時說,很清楚,就世俗的事物,即城市和王國的事務制定法律,與維護和履行聖人的教誨沒有任何關系,那是等級森嚴的僧侶統治集團不可不獨占的特權。不過,不幸的是,異教徒們,威廉說,他們沒有那樣的權威來為他們詮釋聖人的話(而人人都憐憫異教徒)。不過,是不是我們因此就可以說,也許異教徒們沒有制定法律的願望,他們不想通過政府、國王、皇帝或者蘇丹和伊斯蘭國家政教合一的首領哈裏發來管理他們的事情呢?是否可以否認許多像圖拉真那樣的羅馬皇帝睿智地運用了他們的世俗權力呢?而又是誰賦予了世俗的人和異教徒們制定法律和生活在政治集團中的自然能力呢?是他們那些騙人的沒有存在必要的神威(或是不一定必須存在,不管人們想怎麽否定它)嗎?當然不是。只能是由萬眾的上帝、以色列的真主、我們的主耶穌基督賦予他們……即便那些否定羅馬教廷的人,以及不像基督的子民那樣神聖、溫馨而懷抱可怕神秘信仰的人,也賦予他們判斷政治事件的能力,這正是神靈仁慈的明證啊!世俗的統治和塵世間的司法制度是上帝設定的,超出僧侶階層的認可,甚至先於我們神聖宗教的創立,那麽,還有什麽能比這更有力地表明,它們與教會和耶穌基督的法則沒有任何關系這一事實呢?

他又咳嗽了一下,不過這次不只他一個人,與會的許多人都煩躁不安地坐在那裏清著嗓子。我見紅衣主教用舌頭舔著嘴唇,並做了一個焦急而有禮貌的手勢,請威廉言歸正傳。於是威廉對他這個無可爭辯的論題做了結論,也許大家並不認可。威廉說,他的推理似乎從基督作出的楷模得到了證實。基督來到這個世上,不是為了指揮別人,而是為了順應他在世上可能會遇到的境況,至少從愷撒的法律來看是這樣。他不希望他的使徒有指揮和統治權,因此,使徒的接班人也不應該依賴任何世俗權力和強制的權力,這才是明智的。要是教廷、主教和神父們不服從君主世俗的權力和強制的權力,那麽君主的權威就將喪失,於是,上帝的各種訓誡也會失效,就像前些年出現的情況那樣。一些十分棘手的事情也得考慮,威廉說,比如異教徒,唯有真理的呵護者——教會,可以宣布對異教的審判,但是唯有接受宗教裁判所判決的世俗權力才能采取行動。教會一旦識別出異教徒,當然得向君主們通報,君主當然最好能了解他公民的情況。那麽君主怎樣處置異教徒呢?以異教並不信仰和維護的神聖真理的名義去譴責他嗎?如果異教徒的行為損害了群體的共存,也就是說,如果異教徒殺害和妨礙那些不認可異教學說的人,君主就可以而且應該譴責他們。但這樣君主的權力就終止了,因為世上沒有人可以用酷刑迫使人接受《福音書》的教規戒律,否則還有什麽自由意志可言呢?這樣,想實現自由意志的人,以後都將在另一個世界(地獄或天堂)受到審判。教會能夠並應該警告異教者,指出他正在走出虔誠的教徒群體,但是不能在塵世間批判他,強迫他違背意願。如果基督允許他的神職人員獲得強制的權力,就會確定精確的教規戒律,就像摩西制定的古老的律法——《摩西十誡》——那樣。基督沒有那樣做。可見他不願意那樣做,或是否可以理解為他雖想那樣做,但他沒有時間或能力在三年的傳道過程中說出來?不過,當初他沒有那樣做是對的,因為如果相反,教皇就可以把他的意志強加於國王,而且天主教的信仰就不再是自由的法則,而是令人無法忍受的奴役了。

這一切,威廉喜形於色地補充說,並不是限制教廷至高的權力,而恰恰是贊揚它的使命:因為人世間上帝奴仆們的奴仆,是在服務於人,而不是讓人伺候。而且,最後,如果教皇對帝國的事情有司法權,而對於地球上其他國家卻沒有的話,那將是怪事了。眾所周知,教皇有關神的觀點,對於法國國王和英格蘭國王的臣民應該有效,對於異教的大可汗或蘇丹臣民也應該有效,他們被稱作異教徒,是因為他們不信仰這美好的真理。因此,如果教皇想(以教皇的身份)擁有帝國事務上世俗的司法權,就會使人懷疑,他是把世俗的司法權和神權等同起來了。那樣,他不僅會失去對撒拉遜人和韃靼人的神權,而且連對法國人和英國人的神權也會喪失:這將會是罪惡的褻瀆。我的導師下結論說:應該向阿維尼翁方面提出不要由教會來批準和廢除羅馬人選出的皇帝,那樣會傷害整個人類。教皇對帝國的權力並不比對其他王國的權力更大。法國國王和蘇丹王都不由教皇認可,就沒有充分的理由認為德國和意大利的皇帝必須得教皇認可。這不屬於神權的範圍,因為《聖經》裏沒有論及。這種隸屬也不為民眾的法律所承認,理由前面已講過。至於有關貧窮的爭論,威廉最後說,他個人粗淺的意見,已由他和其他像帕多瓦的馬西利烏斯和讓丹的約翰擬定,以可以商榷的建議形式提出,結論如下:如果方濟各會想守貧,教皇不能也不該反對這一高尚的願望。當然,如果基督是貧寒的假設能得以證實,那麽這不僅幫助了方濟各會,而且會強化耶穌並不想為自己贏得世俗權力這一理念。但他在那天早晨聽到一些睿智的人士論定說,不能證明耶穌是貧窮的。他倒覺得恰好應該反過來看這種觀點。因為沒有人論定過耶穌為自己和他的信徒要求贏得世俗的權力,耶穌這種遠離世事的態度,就是一個令人信服的有力證明,耶穌是偏向守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