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重力論文(第2/26頁)

僅限於我們人類來說,由於進化的時間極其短暫,我們尚可以將宇宙的劇變置之度外。然而,漫長數萬倍的地表生命體整體的歷史不受天文學事件影響的概率為零。即便是僅以恐龍時代為例,在中生代以後的長達兩億三千萬年的時間跨度上,地球上的生命受到宇宙運行的深刻影響的概率也是百分之百。古生物學最為重要的部分就隱匿在這些天文學的深層信息裏。

在浩瀚的宇宙中,沖突無所不在。大爆炸以後,宇宙的歷史就是一部形形色色的沖突的歷史。宇宙中最霸氣的要素就是重力。只有重力才能扭曲空間,扭曲時間,吸收光線。不僅如此,從小隕石之間的碰撞到大的銀河系之間的碰撞,乃至制造出宇宙黑洞的中子星之間的碰撞,宇宙間的一切物體都處於重力的影響範圍之內。

無論大小,宇宙間的所有星體都難逃這樣的軌跡,它們在重力的作用下相互吸引,最終在這種角力的均衡被打破時迎頭相撞。雖然空間之廣使得星體間的正面撞擊極為罕見,但是,任何物體都在宇宙空間中有其自身的引力,有它自己的引力圈以及“發威”的臨界點。

假如有其他物體碰巧移動到這個點上,就算碰撞不會馬上發生,它也會給對方的路徑造成影響。通常,這種影響充其量是使對方改變軌道,可有的時候,它也會把對方推到一個圍著自己轉圈的巨大的橢圓形軌道上。而大多數這樣的軌道實則是一種緩沖,也就是說,它使對方在經過數年或數百年之後才會沖著自己掉下來。

大多數撞擊地球的小行星都是來自於火星和木星之間的環狀的小行星群。這些星星們不過是巖石的碎塊,個頭都不大,就是把整個小行星群全算上,它們的體積也抵不上月球的一半。但是,要知道它們星夜兼程奔襲而來的速度比來復槍的子彈快上十倍,這對任何行星來說,都是一種注定會引發天災地變的威脅。

同其他的行星一樣,這些構成小行星群的巖石塊也在圍繞著太陽進行公轉,可是它們各自的軌道卻有著細微的差別。因此,盡管彼此之間的距離足夠開闊,可有時也會相撞,將對方從公轉軌道上踢出去。假如被踢出去的這些家夥的行進方向很不地道地與地球的公轉軌道發生了交疊,它們就會對地球上的生物構成威脅。

太陽系的各大行星中,最值得大書特書的當屬金星了。離太陽第二近的這顆星星非常的特立獨行。除了金星以外的太陽系的其他行星,包括太陽在內,都是在朝著同一個方向自轉,唯獨金星的自轉方向是相反的。長期以來,這一謎題都在困擾著天文學家們。

本人認為,金星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它遭受了異常猛烈的小行星的撞擊。在遙遠的過去,與金星發生碰撞的小行星的數量不計其數,而且,撞擊的角度都是與自轉方向相反的小角度,因此,撞擊有可能先迫使金星停止了自轉,進而使它的自轉方向發生了顛倒。

這種想象也許屬於天馬行空,可除此之外,也沒有別的辦法進行解釋了。星星們的撞擊就是會給行星帶來如此強烈的影響。由於相撞時的沖擊力,行星很容易就改變了自轉軸的角度,造成極點的偏移,進而連旋轉的方向都發生了變化。不過,這總好過被撞得四分五裂,淪為小星星群裏的一員。所謂宇宙,就是這樣的一個世界,它無時無刻不在制造著這樣的“轟動”。

有位天文學家曾經說,實際上,我們地球自誕生以來也同樣面臨著大大小小、不計其數的小行星們的槍林彈雨。據說光是直徑在兩百公裏以上的中等規模的小行星,就使地球受到了三十到四十次的撞擊,而直徑超過五百公裏的大型天體也至少撞了地球五次。

語言的描述聽起來不過爾爾,可這種規模的撞擊每一次都足以讓地球危在旦夕。其中至少有一次將地球撞裂,其中的一小塊飛到宇宙空間裏,它開始沿著衛星軌道周而復始地旋轉,它將周圍的碎塊和塵埃吸引過來,聚合在一起之後就形成了月球。

當時與地球發生撞擊的行星屬於這樣一種情形:它的大小跟火星差不多,從太陽系外跑過來掉進太陽的引力圈,轉而在平緩的環太陽軌道上運行,然而又誤打誤撞地跑到了與地球相撞的軌跡上。這個時候,假如地球上存在生命體的話,它們就會理所當然地全軍覆沒,而在地球冷卻下來、塵埃落定之後,便又從生命起源的原點將進化的過程從頭來過。

地球還持續不斷地承受著直徑百米左右的巖石墜落所造成的難以計數的破壞。根據地質學家的調查,最近一次的巨型巖石墜落事件發生在一九〇八年的西伯利亞,這一事件被稱為通古斯大爆炸。當時,一塊直徑九十米左右的巖石從天而降,在西伯利亞的森林引發了大爆炸和火災。所幸墜落地點荒無人煙,可謂有驚無險,假如是落在城市裏,城中的居民將無一生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