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場 大廳(第5/11頁)

“所以刀子一定會通過轉角處地板和墻壁之間的十厘米空隙……真沒想到為了殺一個人,而特意去造一座房子……但是禦手洗先生,冰柱會滑入十四號室的通風口吧?這樣一來……”牛越低聲說。

“經過多次試驗,才在合適的地方開出一個通風口,而且不用施加任何外力,只要將冰柱放在吊橋的頂端,是這樣吧?”

我也發覺牛越似乎想說什麽。

“對了,那個長長的滑道中途要經過三號室,也就是天狗屋,那裏可沒有能夠支撐冰柱的東西啊!”

“誰說沒有啊?”

“是什麽?”

“天狗的鼻子。”

“啊!”

這次發出驚呼的人不止我一個。

“我總覺得南面的墻壁內藏玄機,還有那扇窗戶,根本沒有安裝的必要,而且總是開著三十厘米左右的縫隙,說是要通風換氣,你不覺得奇怪嗎?”

“原來是這樣!那面墻上的天狗面具中,有一排面具的鼻子正好和滑道接軌。但如果只有這一排的話就太顯眼了,所以幹脆整面墻都掛滿面具。這就是所謂的障眼法啊!居然能想到這個點子,我真是佩服!”

“您應該做過很多次試驗吧?”

“是啊,面具該怎麽擺都讓我想了好一陣子,因為冰柱滑行速度的不同,就會造成很大的偏差……還有其他很多細節,不過說出來好像在自誇,所以我不太想說。”

“不,願聞其詳。”

“總之,因為時間充足,所以我時常編一些理由把康平他們支開,然後獨自在家進行試驗。我曾擔心冰柱會在滑行途中斷裂,或者因為滑道的長度太長,摩擦產生的熱量會讓冰柱融化。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將冰柱做的又粗又大。但這樣做的話,又產生了新的問題。冰柱滑入十四號室後,殘留的冰塊體積過大,即便開上一夜的暖氣,或許也不會融化殆盡。而且融化後產生的水也是個麻煩問題,所以只有盡可能將冰柱做得細小一些,而且還要讓它在尚未完全融化之前滑入十四號室。”

“這個冰柱大小的問題至關重要,但是經過反復試驗後,我發現冰柱滑行的速度十分快,這麽長的滑道,竟然一瞬間就能命中目標,而且摩擦產生的熱量只會融化很小一部分的冰柱。”

“融化後的水跡很難處理吧。”

“是啊,有幾次我還認真考慮過要不要使用幹冰,但怕在購買過程中被警方抓住把柄,最後還是放棄了,這樣就不得不冒險在菊岡的屍體上灑水。哎,說到水,也有很多細節讓我頭疼。首先是冰柱滑行的時候,水滴會濺落在樓梯上,還有當冰柱滑入十四號室的時候,會有少量的水珠飛濺在地下室的走廊四周以及通風口下面的墻壁上。我不敢保證一定不會被發現,但走廊光線很暗,而且開了一夜的暖氣,只要在清晨之前不被發覺,這點水跡應該會蒸發掉的。真的只有一點點。”

“您考慮得真是面面俱到啊。不過我還真沒想到天狗的鼻子有這樣的作用,這倒讓我想起一個有關天狗面具出口的趣聞。”

“哦,是什麽?”我問。

“以前歐美等國從日本訂購了大量的天狗面具,那些制作面具的廠家為此大賺了一筆。緊接著他們又大量制作笑面男和笑面女的面具,結果反而賣不出去。”

“為什麽?”

“因為那些外國人買面具是用來掛帽子的,看到天狗的鼻子這麽長,卻沒想到可以好好利用的,大概只有日本人吧。”

“也就是說,從樓梯到通風口之間,有一段距離是完全沒有支撐物的,是嗎?”大熊警部補發言說。

“是這樣,不過那時冰柱的速度已經非常快了,只要沒有外力幹擾,是不會產生偏差的。不過在天狗房間的通風口前,掛著一個飯團形狀的大型浮雕,用來支撐滑行的冰柱。”

(只有這點沒有說出來,對讀者顯得有些不公,對此筆者也感到遺憾。但對於已經獲得啟示的讀者來說,我相信並不會有太大的妨礙。)

“我明白了,從天狗房間飛出的冰柱,滑到第二個樓梯拐角處的時候,滑行軌跡已經非常穩定,就不會改變方向了。”我也說。

“原來如此,所以那張床的床腳是固定住的,而且非常狹窄。”尾崎刑警說。到天狗屋後,這還是他第一次開口說話。

“那張床是為了固定被害者的心臟位置特制的。還有薄薄的電熱毯,這都是為了能讓冰柱刺穿菊岡的身體而準備的。普通的棉被太厚,刀子無法刺穿,電熱毯的厚度則完全可以。”

“但現實總是很奇怪的,俗話說福禍相依,結果好事和壞事都讓我給碰上了。”

“你的意思是?”大熊和牛越異口同聲地問道。

“這個詭計的特點就是在冰柱融化後,屍體的身上只會留下刀子,讓人誤以為死者是被人用刀捅死的。何況上一起案件中的上田一哉也是死在相同的刀下,所以會進一步加深了眾人的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