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3/5頁)

“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伊斯特街謀殺案這個問題是無解的,蘇格蘭場從來不曾承辦過這件案子。但是,一九二九年於紐約市發生的第五大道謀殺案卻是貨真價實的罪案,換句話說,它應該有一個答案。”林若平放慢音調,“有一個真相。”

小纓突然有種一切還沒結束的感覺。她挺直了背脊,繼續聆聽。

“這件真實的密室殺人案成為永遠的懸案,讓NYPD——紐約市警局——傷透了腦筋,也成了推理作家的靈感來源。例如William March所寫的‘The Bird House’——《鳥屋》,還有Ben Hecht的‘The Mystery of the Fabulous Laundryman’——《傳說的洗衣店員之謎》,皆是以此案為原型的推理作品。

“那麽,關於第五大道謀殺案,究竟還有什麽可能的解答?”林若平看了一眼墻上的時鐘,“礙於時間關系,我們不能繼續再談這個問題,因為還有很多同學要上台報告……”

“我們要聽老師的解答!”台下突然有名男生大叫,“下堂課再報告沒關系!”

“對啊對啊!老師,請你當場解開這件世紀懸案吧!”

類似的請求此起彼落,教室頓時熱鬧起來。

林若平揮了揮手,示意大家安靜。

“真是傷腦筋啊,你們真的要我談談自己的想法?”

“對!”全班異口同聲。

“好吧,我早就料到會有這種狀況,所以已經準備好了。”

林若平從口袋中取出了U盤,插入插槽,投影幕上出現了一個PPT文件,林若平將其點開。

幻燈片標題是——“第五大道謀殺案:一種可能的理論”。

台下微微發出驚嘆聲,就連小纓都沒想到林若平早有準備。

“學過邏輯的人都知道,”林若平說,“要駁倒別人的論證,除了指出對方論證所犯的形式謬誤或非形式謬誤之外,還有一種方法,就是推翻對方的前提。在思考問題的時候,我們也可以用類似的方法來突破瓶頸。在第五大道謀殺案之中,警方之所以會陷入迷霧,或許就是因為接受了大家認為‘不能被推翻’的前提。下面我會用一個故事來作為例證。”他點了下一張幻燈片,上頭是一名中年外國男人手持顯微鏡的照片,“這位是著名的病理學家席尼·史密斯(Sydney Smith),他在一九四二年在英國的期刊上發表了一篇論文,描述了一樁史上罕見的奇案。我簡單介紹一下這件案子。”

幻燈片來到下一張,林若平將上面的文字讀出:

“一位蘇格蘭商人於某個冬天傍晚離開了他在愛丁堡住宿的旅館,第二天早上七點半他再度回到旅館,侍女驚訝地發現他的臉上沾滿了血。商人說他並無大礙,將外套跟雨傘掛好後便上了樓。後來他被發現倒在浴室中,立刻被送到醫院。三個小時後,這名商人死亡,死前沒有解釋任何事。

“這名男子的死因是頭部中槍,很可能是自己開的槍。子彈近距離發射,從下頜進入,穿過腦部,從頭骨前方穿出,造成了一個直徑超過一點四英寸的傷口。鑒定後判定是點四五口徑的子彈。

“警方在旅館前地面上發現了一條血痕,沿著血痕,他們追蹤到對面街上的一處花園,裏頭有一個露台,一把點四五口徑的左輪手槍就放在一張椅子上。椅子前方的地板上有一攤血。露台的屋頂破了一個洞,上頭沾滿了碎骨,還有腦部組織。顯然,這裏正是死者自殺之處。後來警方證明該把槍的確屬於死者,也發現了遺書,因此這是一樁毫無爭議的自殺案。

“案發當天早上六點就開始下雪,警方在露台附近發現另一條伴隨著雪上腳印的血痕,持續了約一百六十五碼,從露台出發,然後繞了一圈又回到露台。

“接下來是整件案子最離奇之處,就是關於死亡時間的推定。史密斯教授查驗過死者傷口後發現,這些傷是死者斷氣前好幾個小時造成的。配合露台附近的跡證,死者在前一晚的活動可以重建如下:他在六點之前開槍自殺,但是卻沒有立即死亡,這讓他感到非常驚訝。接著,他在椅上坐了一段時間,地上那一攤血跡就是在這時留下。接著,他離開露台,走了一百六十五碼的距離又回到原點,休息了一陣後才又走回旅館。這個男人在大腦受到極大的創傷後,不但沒有立即死亡,反倒存活了幾個小時,還能夠在雪地行走極長的一段距離,並且神志清楚地跟旅館侍女說話,這簡直是人類不可思議的奇跡。

“史密斯教授指出,任何一位法醫見到死者腦部的傷口,必會認定死者是受傷後立即死亡,但這件奇案證明了一個人在大腦受創後卻還能和正常人一樣行動。”

聽到這裏,小纓知道林若平想說什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