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4/5頁)

“在第五大道謀殺案中,我們對於一個前提深信不疑——死者中槍後立即死亡。這也是來自於法醫的專業意見。但如果這個前提不成立的話,警方一開始的理論就有可能成立,即,死者是在門外的走廊與兇手發生爭鬥,被射了三槍後,他逃回工作房內,將門上閂防止兇手追殺,至於窗戶,原本就是上鎖的。做完這些工作後,他才在房內斷氣。

“這樣的狀況,比起我剛剛陳述的案例,要更為可信。在第五大道一案中,死者受到致命創傷後,僅僅支撐了約一分鐘不到就死亡了,雖然展現出過人的意志力與體力,但絕非不可能。這就是人體的奇妙之處。”林若平停頓下來,看著聽眾。

“那兇手到底是誰?動機又是什麽?”台下有人舉手問道。

林若平微笑著說道:“問得好,我得回答這兩個問題,才算是完整地解開這個案件。如果我剛剛的推測是對的,這兩個問題就再簡單不過了。案件報告中提過,一三二街一帶治安非常糟糕,搶劫盛行,以致這位叫做芬克的死者入夜工作時都會將屋子門窗上鎖。報告中也提到,案發前有兩名穿著高雅的女子拜訪洗衣店,雖然後來不清楚這兩名女子的身份,但可以合理推想她們應該是顧客。芬克必定是因為這突如其來的生意,在工作室中忙得太投入,遲了些將大門上鎖。當他驚覺到天色變暗時,匆忙離開房間,準備去鎖上店面的大門,但一名持槍歹徒已經闖入,於是他們在走廊發生爭鬥。

“芬克中了三槍,卻沒有死亡。他身上穿的衣物吸收了流出來的血,沒有滴到地板上,所以走廊上沒有血跡;穿過左手腕的那發子彈正好從店面大門飛了出去,掉到街上,因此警方才遍尋不著。接著他奮力逃回工作房,甩上門,拉上門閂,走到房間正中央才倒下斷氣。由於門已經從內反閂,氣窗又太小不能通過,歹徒只好放棄搶劫的念頭,迅速離開現場。這就是為什麽死者的錢財沒有被劫。

“芬克在死前仍沒有意識到他的身體所展現出的奇跡,造就了這樁犯罪史上最完美的密室謀殺案……這就是第五大道謀殺案的真相。”

林若平停頓下來,約莫過了三四秒的沉寂後,台下響起一陣激烈的掌聲,就像浪潮般淹沒了小纓的耳朵!

小纓不自覺地也跟著身邊的人鼓起掌來,這堂課好像有一種鼓動人心的力量……她看著站在講台上的林若平,再度感到這氛圍是多麽地奇妙……

一九二九年的世紀懸案,就這樣被這位哲學家偵探給解開了。

“各位請先別激動。”林若平做了個請安靜的手勢。

現場緩緩安靜下來。

“這只是我的理論,沒有人可以證明我的對錯,但這個理論是我反復估量這件案子後,自己認定的可能性很大的解答。我會在課堂上討論這個案件,與其說是要找出事件的真相,更重要的是,在討論過程中,希望各位能學習到許多思考技術,這才是‘邏輯與推理’這堂課所要呈現給大家的。我衷心地企盼你們都有所收獲。”林若平說到此處時,臉色突然變得神秘,“況且,各位別忘了,就如故事中的埃勒裏所說,我們可能都只是被杜撰出來的角色,活在幻想的世界中,妄想找到那不存在的解答。而我現在所說的任何話語,所想的任何事,可能都是某個‘造物者’創造出來的呢!”他突然擡頭,對著天花板大喊,“你說對嗎,作者?”

台下一陣哄堂大笑。

林若平瞄了時鐘一眼,正色道:“那我們先下課休息十分鐘,等會兒請同學繼續上台作報告。”

不知道是不是小纓的錯覺,她總覺得林若平放下麥克風之際,似乎給了她一個微笑。雖然只有一瞬間,但她可以感受到那個笑容背後有著濃烈的謝意。

她在心中暗暗下了一個決定,下學期,她一定要去修哲學系的課。

——The End.

 

停下敲著鍵盤的手指,若平往椅背上一靠,松了一口氣。

晚上九點半,他仍在研究室中,已經埋首創作小說兩個多小時了。

由於昨天完成了一篇要發表在國際期刊的論文,他今天才能有時間繼續書寫中斷已久的作品。

若平拿起玻璃杯,在飲水機前裝滿了水,一飲而盡。

這篇名為《第五大道謀殺案》的短篇小說約兩萬多字,是他的最新作品,主要是根據上學期他在通識課開設的“邏輯與推理”改編而來。小說內容大部分奠基於事實,但有幾處重大不同。

首先,小纓這個角色是虛構的,創造這個角色只是方便他講故事。

第二,他在上課時報告給同學的並非是“伊斯特街謀殺案”,而是“第五大道謀殺案”。故事內容不過就是把伊斯特街謀殺案還原到小纓整理出來的那個表,其余內容完全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