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第2/3頁)

蘭登說:“實際上是變形。基督教的標記中可以找到許多異教的痕跡埃及的太陽圓盤變成了天主教聖人頭上的光環。古埃及生育女神伊希斯懷抱兒子光明之神荷露絲的壁畫為聖母瑪麗婭抱著小耶穌的畫像提供了藍本。幾乎所有天主教的儀式——如主教加戴法冠、聖壇、禮拜式上唱榮光贊歌以及領聖餐等等——都直接來自那些早期的神秘異教。”

提彬嘆息道:“千萬不要讓一個符號學家去研究基督教的聖像。那些聖像沒有一個是基督教自己的。基督教之前的神靈密斯拉——波斯神話中被稱之為‘上帝的兒子’或‘世界之光’的光明之神——出生於十二月二十五號。他死後被埋進了石墓,三天後就復活了。另外,十二月二十五號還是古埃及冥神、古希臘神話中的美男子阿多尼斯以及酒神狄俄尼索斯的生日。而新出生的奎師那神也會被供奉上黃金和乳香。甚至基督教每周的禮拜日也是從異教那裏偷來的。”

“為什麽這樣說呢?”

蘭登說:“本來基督教遵奉的是猶太人的禮拜六安息日,但康斯坦丁卻把它改成了異教徒們敬奉太陽的那一天。”他停了一下,笑著說道:“時至今日,大部分人都會在星期天早上去教堂做禮拜。但他們都不知道,那是異教徒們每周一次供奉太陽神的日子,也就是‘太陽日’。”索菲聽得頭腦發昏。“那麽,這些都跟聖杯有關嗎?”

提彬說道:“一點關系也沒有。請聽我說下去。在這次宗教大融合中,康斯坦丁需要強化新基督教的基石,因此他組建了著名的‘尼西亞聯合會’,聯合全球的教會。”

索菲知道尼西亞是《尼西亞信經》的產地。

提彬說道:“在這次大會上人們就基督教許多方面的問題都進行了辯論和投票,比如像復活節的日期、主教的職責和聖禮的管理,當然也包括耶穌的神性。”

“我不大明白。神性是什麽意思?”

提彬大聲說道:“親愛的,在那個時候之前,耶穌的追隨者們認為他是一個凡人預言家,一個偉大而能力超群的人。但無論如何,他是一個人,一個凡人。”

“不是上帝的兒子?”

提彬說道:“不是。‘耶穌是上帝的兒子’是由官方提出的,這一說法在尼西亞聯合會上被投票通過。”

“等一等。你說耶穌的神性是投票的結果?”

提彬補充道:“投票結果比較接近,險些沒被通過。但不管怎樣,確立耶穌的神性,對羅馬帝國的進一步統一以及增強梵蒂岡中心的權力都至關重要。通過確立耶穌神性的手段,康斯坦丁把耶穌變成了一個超脫於人類世界、權力不容侵犯的神。這不僅揭開了異教徒們進一步挑戰基督教的序幕,還使得基督的追隨者們只能通過羅馬天主教堂——這個唯一確定的神聖途徑——來給自己贖罪。”

索菲看了蘭登一眼,點了點頭,表示認可。

提彬繼續說道:“把耶穌確立為救世主對充分發揮羅馬教堂和羅馬帝國的政府職能非常關鍵。許多學者都宣稱,早期的羅馬教堂把耶穌從他原來的追隨者那裏偷走了,抹殺了他作為人類的要旨,把他裹進不可侵犯的神的鬥篷裏,以此來擴大他們自己的權力。我就此寫過好幾本書。”

“那些虔敬的基督徒每天都會給您發一封充滿仇恨的信吧?”

提彬不同意:“為什麽他們要發那種信?絕大多數受過教育的基督徒都知道基督教的歷史,都知道耶穌是個偉大而能力超群的人。康斯坦丁卑鄙的政治花招一點也抹殺不了耶穌的偉大。沒人會說耶穌是個騙子,或否認他曾行走世界各地,激勵了千千萬萬的人過上更美好的生活。我們所說的只是康斯坦丁通過利用耶穌的重大的影響和尊貴的地位,塑造了今天的基督教。”

索菲瞅了瞅她面前的那本藝術書,急著想離開,去看一下達·芬奇畫的聖杯。

提彬加快了語速:“其中的曲折在於,由於康斯坦丁是在耶穌去世四百年後才把他說成神的,因此有成千上萬份記錄著耶穌的凡人生活的文件依然流傳著。為了改寫歷史,康斯坦丁知道他必須采取大膽的行動。由此,基督教歷史上影響最為深遠的事件發生了。”提彬停了一下,盯著索菲,繼續說道:“康斯坦丁下令並出資編寫一本新的《聖經》。這本《聖經》刪掉了那些誇贊耶穌作為一個凡人所表現出來的美德的福音,而將那些把他描述得像神一樣的福音添油加醋了一番。早先的福音書被查禁焚燒掉了。”

蘭登接過話茬:“非常有趣的是,那些選擇禁書,而不看康斯坦丁制定的《聖經》的人被稱為異教徒。‘異教徒’這個詞就是從那時候來的。拉丁語中‘異教徒’的意思是‘選擇’。那些‘選擇’了基督教真正歷史的人反而成了世界上的第一批被排除在基督教之外的‘異教徒’。”提彬說道:“讓歷史學家們慶幸的是,康斯坦丁試圖銷毀的福音書中有一部分竟流傳了下來。《死海古卷》於20世紀50年代,在猶太沙漠庫姆巴勒斯坦古村莊附近的一個山洞裏被發現。當然了,還有1945年在那格·哈納地發現的《科普特教徒古卷》。這些文件不僅講述了聖杯的真實故事,還毫不含糊地表明了耶穌是一個凡人牧師。當然,梵蒂岡為了保持它那欺騙民眾的傳統,竭力制止這些古卷的發表。他們為什麽要這樣做?原因很簡單,這些古卷明顯地展示了歷史上存在的分歧和摩擦,明白無誤地確認了現在的《聖經》實際上是由那些別有用心的人編寫而成的。那些人把凡人耶穌基督說成是神,從而利用他的影響來鞏固自己的權力。”蘭登對此提出了不同意見。“可是,也要知道,當代的羅馬教廷壓制這些文件的願望確實是出於他們對耶穌的真誠信仰。當然,這樣的信仰是從他們既定的角度出發的。今日的梵蒂岡中心是由那些非常虔誠的教徒組成,他們確實相信這些反面材料是些偽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