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南洋怨杯》第08章 蛻變

我讀過《鏡花緣》,但多日來未曾想起此書有什麽問題,看到木清香煞有介事地拿出書冊,我急忙坐下來要聽聽她有何高見。

《鏡花緣》為李汝珍所作,大約完成於嘉慶二十年,也就是公元1815年。書中故事發生在唐武則天時期,據龍袤《全唐詩話》:“天授二年臘,卿相欲詐稱花發,幸上苑,許可,尋復疑之。先遣使宣詔曰:‘明朝遊上苑,火速報春知,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淩晨百花齊放,鹹服其異。”——《鏡花緣》即以此為背景,寫百花遵武則天之命於冬天開放,結果眾花神皆受天譴,被謫下凡。

百花仙子是眾花神的領袖,亦被貶入凡塵,托生為唐敖之女小山。唐敖在小山12歲時赴京趕考,中探花,但因與徐敬業曾結拜為兄弟,被革去探花,仍為秀才。唐敖受此打擊看破紅塵,與經商之妻弟林之洋出海漫遊。歷經君子國、大人國、勞民國、兩面國、女兒國等20余國,見識許多奇風異俗,奇人異事,最後到小蓬萊,留詩謝世,入山不返。

其女唐小山,又隨林之洋出海尋父,途中歷盡艱險,到達小蓬萊,得父親留下的書信。信中命小山改名為“閨臣”。小山回國後,與眾花神參加女科考試,百人皆中。閨臣再赴蓬萊尋父。與此同時,武則天病中被迫歸政於唐中宗,而中宗復辟後,仍尊武則天為“則天大聖皇帝”,並詔令來年仍開女試,前科眾才女重赴“紅文宴”。

這些便是主要內容,全書共一百回,前五十回寫唐敖漫遊海外各國,所遇之人、之事皆千奇百怪,後五十回寫的是眾才女琴棋書畫,百種遊戲等等。原本《鏡花緣》計劃寫兩百回,但最終傳於世間的只有一百回。

木清香將書攤開,她說我既然熟知全書內容,那她講解時就更方便了。書中一開始提到百花在寒冬盛開,違反了自然規律,初看以為是神話傳說,但仔細一想,並非捏造。書中以神話方式來講述,但如果往深處想,很可能當時發生過什麽事情,才會使得百花,甚至其他植物出現反常。

木清香還說,在第一回中,百草仙子向百花仙子提到一塊玉碑,此碑位於海外小蓬萊,內寓仙機,有仙吏把守,須等數百年後,有緣人才能一窺玉碑全文。後來百花仙子被貶下凡,成為唐小山,看到了全文內容,原來碑文就是唐小山等一百位花仙的日後之事。

言到此處,木清香就打住了,我頓感失望,於是就問:“你要我留下,就是提這麽一點東西?”

“你難道不覺得奇怪,為什麽在冬天百花會開,還有那塊碑文的隱義嗎?”木清香問道。

“這是小說,李汝珍當然愛怎麽寫就怎麽寫。”我不以為然。

木清香合上書,對我說:“你了解李汝珍寫這本書前,他以前的事情嗎?”

我學文的,當然記得,於是便答:“他從1795年開始,花了20年的時間,直到1815年才把這本書寫完。這事和你要說的有什麽聯系嗎?”

“李汝珍除了兩次去河南作官,其余時間大多待在江蘇連雲港,但他去過茗嶺幾次,在提筆寫書前,曾去過一次甘肅。那次李汝珍去了三個多月才回來,可惜他並非聲名赫赫,關於他的史料不多,我只知道李汝珍是與他哥哥李汝璜一起去的,至於為什麽去就不得而知了,李汝璜更是生猝年都沒有確切的史料留下。”

我聽了此話,心想難道李汝珍去了甘肅,有了奇遇,因此才成書?書中的奇事怪人的確難以想象,後人認為大多改自《山海經》等書,但書中有很多唐朝的故事,這又是其他古書所不具備的。李汝珍的年代已屬於晚清,那時的史料應該很詳細了,不像年代久遠的朝代,因為時間的關系,很多都沒有留下來。李汝珍的兄長——李汝璜也是一個朝廷官員,既然已經到了19世紀了,他的信息為什麽好像是被人刻意抹去,讓別人無從查起?

木清香對我說:“其實如果不是蔣紅玉圈起那些標題,死前還帶著這本書,我是不可能把茶王的事情聯系起來的。我想,唐朝那時的百花違反自然規律盛開,很可能和第一個茶王陽天靈有關,這本書千奇百怪,李汝珍沒有去過月泉古城,也一定碰到過與茶王有關的事情。”

聽了木清香的推敲,我倒覺得《鏡花緣》可能真的影射了一個鮮為人知的歷史事件,幾百年前在仙島出現一塊玉碑,幾百年後百花仙子的凡體發現碑文記載的就是她們的經歷,這情節與茗嶺裏的那些歷代茶王生平的石板畫,其實兩者異曲同工,只不過後者是歷代人工所加。如果城中也有一座玉碑,我才肯相信李汝珍也去過月泉古城。要把這本書裏的謎底解開,恐怕必須找到月泉古城,這本書到時候很可能會大有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