Ⅵ. 來自異世界(第3/7頁)

“不管怎樣,”埃德說,“除了《聖經》中提到的那些魔鬼,人間還有其他各種邪惡的非人幽靈在遊蕩。當被要求自報家門時,這些幽靈都說自己來頭很大:我的名字叫群,我們是一體的。沒錯,這些幽靈確實具有強大的力量,異常狂暴,充滿了怨恨,就是要與人類為敵。奇怪的是,人能找到唯一保護自己不受到這些幽靈傷害的方法就是提到上帝——不過更多時候會提到耶穌——還有展示受到祝福的宗教物件。除此之外,人們沒有其他辦法阻止這些怪異的幽靈。”

不過,如果靈異活動那麽明顯,為什麽科學家在非人幽靈現象方面沒有得出類似的結論呢?

“科學家也是人。”埃德回答,“而且有的科學家和具有通靈能力的調查者見過靈異現象,因此現在他們明白那是真的。平日裏最愛發聲的懷疑論者卻從未親眼見過靈異現象。不過,這些幽靈的活動和引發的現象都已經在很多案件中有系統的記載了。不幸的是,超心理學家通常不把念力導致的活動納入研究範圍,至多是把騷擾現象算到人類幽靈的頭上。但是即便非人幽靈承認它們的所作所為是錯的,它們也從未像人類一樣臣服於上帝。事實上他們還為此感到自豪。當事人和可靠的目擊者,對被附身者問詢過程的磁帶錄音,還有驅魔的經文,兩千年來教堂的記載都顯示出,它們的身份就是一直以來眾所周知的非人惡魔幽靈,充滿了仇恨和敢於運用這股仇恨的邪惡智慧,再無其他;那些很久以前便存在的幽靈對上帝懷有極端的恨意,發誓要毀滅人類。它的大部分仇恨都是針對上帝的,但只有極少數人才見過它發怒。”

“至於靈異現象,”埃德繼續說,“十幾個調查者穿過一處惡魔盤踞的場所,有可能出來的時候什麽現象也沒碰到。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篤信科學的調查者其實是在緣木求魚。那些科學家帶著秒表和石蕊試紙趕到現場,這對那些棲居於此的幽靈並不能構成任何威脅。當然,幽靈也不會主動地表明自己存在。但若是人帶著宗教物品去,非人幽靈就會對這種挑釁做出反應了。”

“在此我要簡單地提醒一句,無論如何,我絕對不建議任何調查者或通靈研究者仿效以下行為。挑釁惡魔是典型的宗教方法,並非科學方法。這需要在嘗試之前有特殊的準備,不然會有災難性的結果。我這是說給那些想嘗試的人聽的。不管調查人員多麽敬業,還是需要點到為止,接受有些事是自己辦不到的,然後打道回府。這種工作中,沒有所謂的‘征服’。工作的結束就是驅魔,消除負面力量。其他態度都將導致失敗。惡魔是個非常重大嚴肅的問題,不管是‘良好的心願’還是‘零容忍’都無法徹底解決這一問題。它只會在上帝的名義面前退縮。就是這樣。”

惡魔造成的靈異現象最令人煩惱的一面可能就是,一切的恐懼和混亂背後竟然是一個精明、工於心計的智慧存在。

“要把這一點記在心裏,它們可不是什麽死去的東西,”埃德點出,“而是活躍的、充滿負能量的實體,在宇宙演化進程中先於人類存在的實體。它們比我們知道的更多,因為它們存在的時間比我們長。我們應該把它們看作強大的智慧存在,只是充滿了負能量,迷失在對上帝的仇恨中。一旦有了這個認識,你才會漸漸清楚惡魔幽靈的真實面目。”

若說哪樣東西能生動地描繪出惡魔幽靈的“邪惡智慧”,恐怕再沒有比埃德辦公室附近墻上掛的五英尺高的古老招魂鏡更能勝任的了。凡是目光掃到它的人,都會注意到這面鏡子的雕花鏡框,但它絕不是普普通通的被人珍藏起來的藝術品。相反,埃德·沃倫把它陳列在此是為了讓它時刻處於他的監視之下,因為它是一件瀆神的邪物。

“如今,”埃德解釋說,“人們對鏡子魔法的認識其實源於《白雪公主》中的那段情節:‘魔鏡,魔鏡,墻上的魔鏡,告訴我,誰是這世上最美麗的人?’巫師曾經用鏡子來施法,從而預測或改變未來發生的事件。那可不是幻覺,而是真正的魔法,能隨心擺弄自然與事件的魔法。我門口的這面裝飾鏡原本屬於一個叫史蒂文·澤爾納的五十五歲老頭,他住在賓夕法尼亞州。他心懷仇恨,曾經用鏡子舉行過一個不為人所知的中世紀儀式,我們管它叫‘反光鏡儀式’,或者叫‘鏡子魔法’。”

“現如今,魔法像巫術一樣,可以用來行好事,也能用來做壞事。我說的這個老頭就是把鏡子當成了施展黑魔法的工具。首先,他念了一長串的咒語,向幽靈世界發出邀請,請求幽靈助他一臂之力,改變未來。咒語念完後,他將目光投向鏡子,就像巫婆盯著水晶球那樣盯著它看,將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到鏡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