Ⅷ. 壓迫:陰謀初現(第4/9頁)

如果是這樣,為什麽它們非要化作一團黑雲呢?

“因為惡魔幽靈不想暴露自己的真實身份。”埃德回答,“幽靈往往以黑色雲團的外形示人,這是因為,即使在罕見的情況下,它選擇在白天現身,這種形象會很搶眼。不過,其實幽靈更喜歡在午夜時分冒出來。雖然這種情況應該很少見,但它們偶爾也會以超自然形式現身。為什麽說幽靈的最佳自保方法——事實上是終極自保方法——就是隱瞞真實身份和人們不相信它們的存在。雖然幽靈以一團黑雲的外形示人,但其實它相當危險。就拿福斯特家的孩子的遭遇為例,當黑雲將人逼至退無可退的境地,當事人會產生窒息感,或者感到身體冷得不可思議,有時還會有仿佛被巨石壓身的壓迫感。當人們無法逃脫時,通常會有兩種結果。要不然就是自燃——當事人化作一團火焰,最後被燒成灰燼——要不然就是徹底消失,有時候再也回不來了。人體自燃的案例很少,有記錄的迄今只有二十起左右。結果更多是人消失於無形。在卡爾森的房子裏,羅琳察覺到那團黑雲在那兒吞噬過兩個人。第一次遭殃的是個士兵的侍從,1776年,他在房子後面的馬廄裏遇上這團黑雲,沒能逃掉。自那以後便永遠人間蒸發了。第二次消失的是個名叫勞拉·杜普雷的14歲小女孩,她為了躲避黑雲逃進了房子中的一個衣櫥裏,結果還是難逃被吞噬的厄運。這件事發生在20世紀初,如今在州警察署的档案中她仍被列為失蹤人口之一。如果不是卡爾森太太有先見之明,及時找到我們尋求幫助,恐怕她就是第三個消失的人了。”

埃德說惡魔幽靈很少會以超自然的形式現身。那麽惡魔幽靈的真實面貌是怎樣的呢?回答這個問題讓埃德感到非常不適。

“盡管幽靈可以以任何外形現身,”埃德說,“但其實它的真面目像怪物一樣,醜陋可憎。人們一定不想看到那些現象背後的本質。若是真的看到了惡魔的真身,人一定會有世界末日一般的感受。它的樣子與大自然中的其他造物有著明顯的區別,當你看到就會明白這一點,它如此真實,卻又如此不同。”

那它到底長什麽樣呢?

“說到底,”埃德不情願地回答道,“它就是長了一副非人的樣子。它不是人,它有鱗片,看起來就像……爬行動物。對,就是這樣。”他謹慎地說,“我不想把它的樣子仔細細地描述給你聽。”

然而,壓迫現象並不總是外顯的、可察覺的。它也常常是人主觀上才能感受到的。

內部壓迫就是情緒和心理上遭到了惡魔的入侵,這會給人的思想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幽靈的壓迫行為就是要通過控制人的意志,讓他們的壞習慣變得更加糟糕,讓本就糟糕的習慣朝著“罪惡”和“自毀”的方向發展下去。作為一種罪孽的存在,惡魔幽靈會伺機將不甚完美的人類拉下水,讓他最終沉淪到其他所有生命都無法靠近的世界。公元5世紀時,聖奧古斯丁就寫過關於這一點的內容,說不加抑制的習慣逐漸會變成生活中的常態。“這……”埃德說,“這就是心理壓迫期間會出現的情況。那個時候,人們隨時有成為傀儡的危險,還可能有被對他們施加壓迫的幽靈奴役的危險。在晚期壓迫階段,幽靈可能會完全控制人類,而人則徹底失去對自己的控制力。當然了,在這種情況下,人離附體階段就不遠了。”

“幽靈在壓迫階段的目的就是擁有人的身體,”羅琳補充說,“若是不能,那就退而求其次,想方設法讓人犯下謀殺的罪行,或者自殺——再或者先殺人,再自殺。在事情到達這一步之前,受到壓迫的人還要經歷一系列復雜現象的折磨。我來給你舉個例子吧,通過這個例子你就能看出幽靈的內部壓迫策略是多復雜了。”

“1978年4月,我們接到了一位35歲左右的女士的來電,電話中她口齒清楚,顯然受到過良好的教育,但是她的情緒十分激動,似乎被嚇得不輕。這位女士名叫帕特裏夏·裏夫斯,她正在受到幽靈的壓迫,但當時她對此一無所知。她費了很大勁兒才聯系到我們,同時我和埃德也在去見她的過程中遇上了不少麻煩。帕特裏夏和她的朋友在新英格蘭買了一棟名副其實的鬼屋。盡管這件案子中的種種事件都非常有趣,但我要說的重點是這其中體現出的惡魔的策略。”

“帕特裏夏在俄亥俄州出生和長大,她的家族中有好幾位長輩都是浸信會的神甫。帕特裏夏沒有結婚,而是和另一個叫梅琳達的姑娘分租一套公寓。盡管從各方面來說,她都是個有獨立行事能力的成年女性,但顯然她的日子過得並不寬裕幸福,對生活多少心存不滿,她甚至還在盤算著自殺,一了百了。因為長久沉浸在失落中,她買了一本巫術書。帕特裏夏從書中找了一個據說能助人走上成功之路的儀式。舉行那個儀式幾個月後,她找到了一份收入豐厚、受人尊敬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