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篇 廚子案 第五章 困(第2/4頁)

廳裏幾個教授同僚設宴款待他,他已經多年未坐在這寬大桌椅邊吃飯,更何況那滿桌豐潔鮮肥,端杯抓箸時,手一直在微抖。舌頭更是木了一般,說不出幾句得體的言語。好在那幾個同僚知曉他經歷,都溫言和語寬慰,暖得他幾次淚要湧出。由於幾年未沾葷腥,那天他又吃多了些,回去後,一夜大瀉了幾回。

休整三天後,衛參便開始上任。教授一職極清靜,不過是訓導經義、掌管課試、糾正不軌。只是在梧州時,他難得尋見兩本書,荒廢了三年。重拾起來時,有些生疏,口舌也十分訥澀。站到那些州學生面前,更是發窘發慌。他唯有盡力克制,勉強應付。即便艱難喪氣,他仍極感念朝廷,差給他這樣一個職任,讓他得以調養身心。

過了三兩個月,元氣漸漸恢復,臉上有了血色,身心也舒展了一些,他才略略能揮灑得開了。只是,他再不敢信任何人,在衡陽,也無一個真朋近友,時常覺著孤寂。

第二年,有個官媒替他說了一門親,是本地鄉村一家上戶的女兒,由於挑貧揀富,耽擱了年紀,已經二十五歲。那家只選他人物地位,並不要他聘資。他一想,和自己也算般配,修了家書,求得父親應允,便成了親。嶽丈替他在衡陽典了一小院房舍,他搬進去後,才算有了家室。只是那妻子性情有些古怪,時常與他慪氣。他先還容讓,到後來受不得,便發起狠來。那妻子竟絲毫不怕,反倒越發潑悍,與他撕扯對打。常將他的臉抓打得青一坨、紅一道,去了州學,被同僚和學生偷笑。他懊悶之極,卻也無可奈何。

三年任滿,衛參無功無過,考績中下,被轉差到拱州襄邑任縣尉。他已慣習了州學之職,卻不敢違抗,只得帶了妻子,搭船乘車,輾轉來到襄邑。那縣裏典史帶了兩個弓手來迎接他,將他們接到一間官舍暫住。略一安頓,他忙去拜見知縣,那知縣年近六十,生得極肥,肚子將官袍頂得滾圓,臉上的肉也將眼睛擠作兩道肉縫。他躬身拜問,那知縣嘴角只略扯了一絲笑,從肉縫裏露出兩只小眼,瞅著他說:“勞碌了,你先去安頓家務,三天後來交割上任。”他忙躬身退出,心裏卻有些納悶這知縣竟如此冷淡。

回到官舍,妻子抱怨那官舍窄陋,立即催他去尋一院房舍。他任教授,每月俸資只有五貫多,除去夫妻花用,三年只攢了四十多貫,路上雖盡力省儉,卻也花去大半。他只得問那兩個弓手,尋見一個牙人,照著衡陽那宅院大小,看了一處住所,一年賃錢便得十三貫。他只得回去和妻子商議,妻子又將他怨罵了一場,從箱子裏取出一錠五兩的私房銀鋌給他。他又拿了三貫銅錢,去簽了契,賃下那院房舍。花了兩天,才搬過去粗粗安頓好。

第三天,衛參忙去縣衙交割。縣尉一職,主張緝拿盜賊,無關錢物,倒好交割。只是,他去見知縣回稟,縣丞和主簿都在,他忙一一拜過。那兩人和知縣一般,都有些冷淡,更露出戒備之意。他越發納悶。

從教授到縣尉,由文變武,他又得重新習學。他手底下有兩個節級,四十個弓手。他知道該時時操練訓導這些弓手,卻絲毫不通武功戰陣,只能讓那兩個節級去訓教,自己在一旁督看。

好在縣城裏常日太平,並無什麽匪盜,偶爾有毆鬥或毛賊,那兩個節級帶幾個弓手便能處置,衛參倒是時常清閑無事,便只在官廳裏讀書。他聽得知縣、縣丞、主簿時常歡聚宴飲,卻從來不喚他。他也樂得自在少事,何況每月職俸雖漲了兩三貫,哪裏夠這般奢費?因此,他與那三個官長同僚始終有些疏隔。

做縣尉倒是有一樣不同,每日率著一隊弓手去縣裏巡視,那些平民百姓見了,全都有些畏懼,紛紛讓路避開。自出仕以來,他頭一回覺到為官之威嚴。因而,即便無事,也時常去巡查一番。有時遇到一些滑賊無賴,被捉住了,仍頑抗叫嚷,他忍不住也上前踢幾腳、抽兩鞭。

衛參發覺,動怒施威竟令人極暢快。郁屈了多年,血氣似乎隨之漸漸活轉。當年那慨然之意重新激發,化作了一股威勢之氣,一發而難止。他越來越愛這施威之樂,神色間威厲之氣也越來越盛。不但那些囚犯,連手底下的節級、弓手也越來越懼他。回到家中,他也再不忍妻子那些怨罵。原先他不善爭鬥,這時卻已知道如何動用拳腳。妻子被他打過幾回後,再不敢與他撕扯。

看到四周人眼中那懼意,衛參想:這恐怕才是平天下之道。到第二年,他已全然變作另一個人,從來難得笑,眼中時常射出狠厲之色。

當然,他始終留著戒備,不再觸怒任何高於自己之權勢。他細心留意,除了知縣、縣丞和主簿,對這一縣之中有權之吏、有勢之人、有錢之戶,全都記在心底,小心避開,不去招惹。他卻沒有料到,自己疏忽了一條,強固然要避,弱有時更該避。若不知容情,便是自封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