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篇 廚子案 第七章 革(第3/4頁)

他著力團攏知縣、縣丞和主簿,三年任滿後,不但囊中富余數百貫錢,更得了個優評,官升一階,赴廣州轉任稅監。廣州是蕃商雲集之地,稅監一職,更是各國寶貨必經之口。他到了之後,仍舊照那法子,嚴守住稅簿賬目,不出一絲差錯。同時,不動聲色,讓吏人們自行上貢。手中寬裕,他與長官也越加親厚。

這回任滿時,積得余財上千貫。接著輾轉三次,最終升任拱州襄邑縣丞。

到了襄邑,歐不易發覺那肥知縣與自己竟是同流,極擅控馭下屬及吏人。但那肥子有一樣不及他,於賬目上極粗疏。他便面上滾熱奉承,心裏只冷冷旁觀。他這縣丞一職,僅次知縣,經辦實務更多。那些吏人舞弊吞錢,給知縣上貢一份,也得給他一份。有肥頭在上面擔著,他收得越發自在。

如他所料,肥知縣任滿時,賬目虧空數百貫,竟使出盜糧賠補之計,逼得那縣尉將一個無關之人刑訊打死。這些都與他無幹,他仍舊不動聲色,冷眼瞧著。其中一件怪事倒是讓他有些好奇,肥知縣命人盜運了數百石糧後,那糧倉竟然接著又被盜數百石。

歐不易猜想,定是縣裏那長吏蔣典史做下的。盜糧之計便是這滑吏所出,他恐怕是借知縣之蠢,勾結倉子,二度偷盜。即便敗露,也可將罪責推給肥知縣。

於是,歐不易喚來蔣典史,假意問那二次被盜之事。蔣典史果然微微一慌,但旋即恢復笑臉,張嘴正要編謊,他立即打斷:“知縣雖不知情,我卻已經猜出,只是在想如何善後。你下去吧。”那滑吏訕訕告辭。兩天後,送來了一只酒壇,他開封一看,裏頭是一百兩銀鋌。

去年開春,肥知縣離去,新知縣到任。那新知縣年紀不到三十,進士及第,意態英發。歐不易不禁想起當年的自己,心裏一陣酸澀。他瞧這新知縣年紀雖輕,人卻並不淺露。知縣身邊那個姓莫的幕客更非凡庸,一雙眼極飄忽銳利。歐不易更不願輕動,加意小心,冷眼細觀。

他沒料到,就在那時,有個人忽然來訪,三十來歲,一個精瘦男子,是鄰縣寧陵知縣的貼身幹辦,名叫朱閃。那幹辦拿出二百兩銀鋌,說是受知縣之命,請他做一件事,許諾他往後仕進之途,一力提攜。他忙問是何事,那幹辦說:“王豪桃花宴上,除掉姓莫的。”

他聽了大驚,險些笑出來。但瞧那幹辦神色極為沉肅,旋即想起,寧陵知縣是應舉出身,在朝中廣有親舊,自己並非應舉出身,這縣丞一職,已是到頂。自己已經年過五十,若無勢要幫扶,恐怕終難升至知縣,更莫說再向上走。當年棄考之憾,恐怕終生無望得償。思慮了一夜,第二天,那幹辦來問回話,他略一猶豫,點頭應允。

當然,他絕不會自家去辦這事,苦思一陣,想到了主簿吳鸚鵡。此人性情有些孤零,這等人最好誘騙。於是,他拿了一百兩銀子,編造了一篇謊話,說服吳鸚鵡替他去安排此事。

桃花宴後,那個姓莫的果然消失不見,只是不知是被殺死,抑或逃走。寧陵知縣也沒再差人來問。他也便暫放下了此事。誰知過了幾個月,他探聽到那新知縣竟暗地裏差人找尋鄭廚子,又聽說鄭廚子恰巧回來了。他頓時慌起來,忙差人搶先去尋,又催吳鸚鵡也一起去找。幾下裏到處慌尋了一場,都不見鄭廚子蹤影。好在新知縣也沒有尋見。

歐不易雖一路謀錢,卻從未做過這等事、受過這等驚嚇,又不知寧陵知縣是否會守信,心裏一陣陣懊悔。卻沒有料到,正月間,寧陵知縣那幹辦又來見他,說:“正月十五,你得去汴京,再除掉一個人——王小槐。那個鄭廚子在我手裏,他只知道是受你主使,殺了那姓莫的。放心,明年等你任滿,便薦你去做個知縣。”

他聽了,惱恨至極,卻又不敢爭辯,煩亂半晌,只得點頭答應,又去尋見吳鸚鵡,拿話逼住,替他去辦這事。

聽到王小槐死訊後,他心裏一顫,悶悶回到家中,坐在書房窗前,呆望著窗紙上樹影搖亂,忽然想起父親所說“人不是鬼怪,樣兒不能換過來,又變過去。你得有個正樣兒……這心腸始終不能變……”。回望當年,他早已認不得自己。更不知道,往後還會變作何等模樣。越想越不是滋味,不由得一陣懊喪灰心。

過了兩天,皇閣村傳來怪聞,說王小槐還魂鬧鬼,三槐王家請了相絕陸青來驅祟。他聽了,先是一驚,繼而心底裏漸漸升起不安、疑懼。他想,該把這事了結了,而後辭官還鄉,再不沾惹這濁惡世事。

於是,他換了一身便服,獨自來到皇閣村王豪家門前。王家人認出了他,紛紛讓開路,讓他進去。

陸青見他進來,並未起身,只擡手示意他坐到對面,而後盯住他,注視了半晌。目光清寒沉靜,又隱隱有些銳利,他不禁想起當年的自己。陸青忽而沉聲言道:“卦象屬革,變易不休。順時改命,逆途存身。困厄顯志,得意埋患。矯力而行,禍難反吞……”隨後,陸青又教了他一句驅祟求解之語,他聽了,一陣愧憾,不由得深嘆了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