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園(第5/10頁)

“但所有教室的鑰匙,包括音樂教室的,都放在後勤室保管。難道犯人先從後勤室悄悄把鑰匙偷了出來,然後再上鎖的?”

“這確實是最先考慮到的可能性。但君塚老師死亡的那段時間,後勤室裏一直有校工在,外來者不可能偷到鑰匙。根據校工的說法,音樂室的鑰匙只有後勤室的那一把,就算校長手上也沒有。校長那兒的話,只有正面玄關和校長室的鑰匙。再加上,這個學校的鑰匙都是很復雜的形狀,要制作備用鑰匙也很有難度。據說校長對此頗為得意。”

“那犯人就沒有偷鑰匙咯。那個校工不會就是兇手吧?”

“但校工要是兇手的話,他為什麽要給音樂教室上鎖呢?這不是此地無銀三百兩嘛。再者說了,君塚老師遇害的那個時間點上,他是有不在場證明的。因此校工不可能是兇手。也就是後勤室保管的鑰匙沒被用過。

“接下來考慮到的可能性是,君塚老師中槍之後,自己從室內轉動把手,把門給鎖上了。但這也不太可能。君塚老師那時中了兩槍,第二槍還穿過心臟,導致他當場死亡了。所以不管怎麽說,從室內上鎖這個可能性就被否定掉了。

“我的第三個設想是,兇手先從室內將門鎖上。接著藏在音樂教室的某個地方,等千鶴你們開門發現屍體之後,趁機溜出去。”

“但我們開門之後,橋爪老師和校工在教室裏都轉過了,確實沒有人。而音樂教室桌子的桌腳都能看到,要是躲在桌子底下會被發現的。而且,教室裏面也沒有能藏人的櫥櫃之類的東西。”

“這個樣子啊。所以,兇手藏身於音樂教室某處也不可能了。”

這不就是偵探小說中所謂的“密室殺人”嘛。雖說不太合適,但千鶴不禁興奮了起來。卡斯頓·勒魯的《黃色房間的秘密》、範·達因的《金絲雀殺人事件》和《狗園殺人事件》、迪克森·卡爾的《三口棺材》等等,千鶴腦中浮現出了一連串采用“密室殺人”手法的作品。那些小說中的手法對這次的案件適用嗎?

“這就好像千鶴最喜歡的推理小說中所謂的‘密室殺人’吧?”

千鶴好像被叔叔看穿了自己的心思,大吃一驚。

“——叔叔也知道我喜歡看偵探小說?”

“你媽媽老是在我面前抱怨個不停。明明是正值妙齡的小姑娘,卻老是從圖書館借些名字不三不四的書回來,真是讓她頭疼。”

千鶴臉紅了起來。

“——名字可能是有點奇怪,但內容還是挺理性的。特別是埃勒裏·奎因的系列作品……”叔叔饒有趣味地看著千鶴的臉說,“雖然不是給你們小姑娘看的,但還是挺意思的。從今以後的時代,女性不應該被這種‘女性該做什麽’、‘明明是女人卻做那個’這些話所束縛,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比較好呢。實際上,我跟千鶴說這樣的話,也是希望聽聽你作為偵探小說愛好者的看法。”

能聽到現任警察對自己這麽說,千鶴有些喜出望外。但君塚老師都去世了,自己還這麽開心,真是對不住。千鶴告誡自己。

“在偵探小說裏就有特殊手法,能從房間外面不用鑰匙上鎖。比方說,給室內的門把手綁上線,將線從門與地板間的縫隙中穿出來,從外面拉扯這根線來上鎖,這種方法怎麽樣?”

“這不可能!為了隔音,音樂室的門做成了與地面完全沒有縫隙的。即使有類似水泥縫的落差,門關上也會被填上。所以,不可能把線伸出走廊這邊。還有,門要上鎖在室內得用門把,在走廊得插入鑰匙旋轉,鑰匙孔不通過門體。顯然,也不可能通過鑰匙孔把線伸出走廊。”

“那麽,由於校工一直待在後勤室,犯人應該不能拿到音樂室鑰匙。但是,犯人可以事先把鑰匙調換了,用調換來的鑰匙上鎖啊!”

“即使鑰匙被調換了,校工打開音樂室門時就會察覺到。在那以前,犯人也沒有機會把鑰匙放回去!”

“嗯…那倒是。那,雖然這在偵探小說是不會有的——有沒有秘密通道可以到達音樂室呢?聽說,音樂室最近在進行隔音工程呢。會不會那個時候已經做好了秘密通道呢?”

“警察也聽說隔音工程的事,問過負責工程的單位有沒有可能發生這種情況。只可惜被當作一通笑話。”

“原來如此!”千鶴特別沮喪。

“慢著。剛才,校工先生說,君塚老師死亡時,他並不在場。到底是怎麽不在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