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誘殺兒童的食人魔(第4/4頁)

蘇林德沉穩平靜的陳述,證實了他在作案時是可以清晰分辨對錯的,他有認知周圍世界的能力,他沒有精神疾病,他必須為他所做的事情負責,盡管他看起來像是一個精神變態的瘋子,也像是患有人格分裂。法庭認為蘇林德·庫裏有罪,警方起訴的19項謀殺罪以及一系列性侵罪、侮辱屍體罪以及食屍罪等罪行全部成立,他將被處以死刑。

蘇林德對法庭宣判的罪行表示認罪,但他並沒有停止上訴行為。2015年,印度司法系統認為,蘇林德在監獄中待的時間已經很久了,對他的判決可以從輕發落,他可以不被處死,他的判決也被改為終身監禁,並永遠不得保釋。

犯罪心理畫像專家認為,2015年的最終判決對貧民窟幼童食人魔而言可以說是一種結局,但這同樣引出了印度國家內部巨大的文化、經濟以及社會地位間的差異等問題,這些差異使蘇林德的人格發生了化學反應,他或許生來就有特殊的偏好,但最終的變化還是因為他受到了他的老板潛移默化的影響,在特定的社會環境中,犯下了這起人神共憤的殘忍兇案。

【背景知識】

犯罪心理之語言學

對犯罪心理畫像專家而言,研究人與人之間的語言交流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在孩童時代開始學習語言,人們所處的地理位置及文化習俗會形成一種具有當地風味的特殊語言規律或者特定的語言結構。通過分析、判斷這些語言的特殊之處,就能從中找到更深層次的含義。比如,人們通常可以通過一個人的口音分辨出他大致是哪裏人,也可以通過他對同一事物的不同稱謂判斷出他的主要生活區域是哪裏。

犯罪嫌疑人的語言特性同樣具備以上含義。所以,犯罪心理畫像專家在研究罪案的時候,是很樂意傾聽犯罪嫌疑人的聲音的。罪犯還會在說話的時候經常忽略一些不被他看好或者選擇的行為,他們的口頭語以及書面用語都能給犯罪心理畫像專家提供大量潛在信息。這些語言信息甚至能夠幫助警方確定罪犯的種族、年齡、性別、職業、受教育程度、宗教信仰及社會背景。

比如,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常住在費城的居民在點碳酸飲品的時候通常會用“來一杯蘇打”這個詞,但是住在匹茲堡的人在點碳酸飲料的時候通常會直接用“飲料”這個詞。犯罪心理畫像專家正是通過這些細微的語言差異來分辨、判斷罪犯的真實情況及籍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