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4/9頁)

他很想知道基辛格現在對伊朗或者別的國家地區的影響力到底有多大。紮赫迪以及基辛格認識的其他伊朗官員可能都像理查德·赫爾姆斯的朋友一樣——過氣了,沒權了。國王也是在勉強維持著王位。

從另一方面看,國王及其擁躉也許很快就需要美國的支持,先賣基辛格一個人情也不是壞事。

吃飯的時候,佩羅察覺一雙大手放到了他肩上,深沉的嗓音傳來:“羅斯,你在這兒幹什麽?新年前夜竟然一個人吃飯?”

他轉過身,看到了羅傑·斯托巴赫,達拉斯“牛仔”橄欖球隊的四分衛,他從海軍軍官學校畢業,是羅斯的老朋友。“你好,羅傑!坐下。”

“我同家人在這兒吃飯。”斯托巴赫說,“因為冰暴,我家裏的暖氣停了。”

“叫他們都過來吧。”

斯托巴赫朝家人打了個手勢,然後說:“瑪戈還好吧?”

“很好,謝謝。她在維爾同孩子們滑雪。我必須趕回來——我們遇到了大麻煩。”接著他就將保羅和比爾的事告訴了斯托巴赫一家。

羅斯心情暢快地駕車返回公司。這世界上還是有好人的。

他又想到了西蒙斯上校。在所有他構想過的營救保羅和比爾的方案中,越獄需要的時間最長——西蒙斯需要組建團隊,需要訓練他們,還需要準備裝備……但佩羅至今還沒有為此做任何準備。采取這個方案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可以說是最後一招。在協商解決似乎可行的時候,他將這個方案屏蔽在大腦之外。他還沒打算給西蒙斯打電話——他將等基辛格再找紮赫迪試試。不過,也許他可以為最終求助西蒙斯做點準備。

回到EDS公司,他找到帕特·斯卡利,後者三十一歲,西點軍校畢業,瘦高,孩子氣,愛折騰。他曾在德黑蘭擔任項目經理,於12月8日撤離回國。阿舒拉節後他返回德黑蘭,在保羅和比爾被捕後再度撤離。他現在的工作是,保證滯留德黑蘭的美國人——羅伊德·布裏格斯,裏奇·加拉格爾及其妻子,保羅和比爾——隨時都能登機離開,當然前提是保羅和比爾能獲釋。

傑伊·科伯恩同斯卡利在一起。是科伯恩組織了撤離行動,並於12月22日回國和家人過聖誕。科伯恩正要返回德黑蘭時,聽聞了保羅和比爾被捕的消息,於是留在達拉斯組織第二次撤離。科伯恩溫和而敦實,只有三十二歲,但看起來卻有四十歲。佩羅知道,這是因為科伯恩曾在越南駕駛過八年戰鬥直升機。盡管如此,科伯恩還是常把笑容掛在臉上——他笑起來眼角會先起皺紋,最後演變為肩膀都在顫抖的捧腹大笑。

佩羅喜歡而且信任這兩人。他稱他們為“鷹”——有雄心壯志,能千方百計完成任務,而不是尋找這樣那樣的借口。EDS公司招聘部門的座右銘是:鷹不會聚在一起,所以你得一只只地找。佩羅生意成功的秘訣之一就是:主動將這樣的人攬入麾下,而不是期待他們自己來應聘。

佩羅問斯卡利:“你是否覺得我們已經為保羅和比爾做了一切該做的?”

斯卡利毫不猶豫地答道:“不,還沒有。”

佩羅點頭。這些年輕人從不害怕在老板面前說實話。這也是他們能成為“鷹”的原因之一。“你覺得我們還應該做什麽?”佩羅問。

“我們應該幫他們越獄。”斯卡利說,“這聽上去也許有點離譜,但如果我們不這樣做,他們很可能會死在伊朗。”

佩羅並不覺得這個主意離譜,他已經在腦子裏謀劃三天了。“我也在考慮這個方案。”他看到斯卡利面露驚訝,“我要你們列出EDS公司裏能執行這一方案的人的名單。他們必須了解德黑蘭,當過兵——最好是在特種部隊——並且百分百值得信任。”

“我們馬上去做。”斯卡利激動地說。

電話響了,科伯恩抓起話筒:“基恩!你在哪兒?等一下,不要掛斷。”

科伯恩用手捂住送話口,看著佩羅說:“基恩·泰勒在法蘭克福。如果我們要幹這件事,就應該叫上他。”

佩羅點頭。泰勒是前海軍陸戰隊中士,佩羅的另一只“鷹”。他身高六英尺兩英寸,著裝優雅,脾氣暴躁,是惡作劇的理想對象。佩羅說:“讓他回德黑蘭去,但不要解釋為什麽。”

科伯恩早衰的臉上漸漸浮現出微笑。“他會不樂意的。”

斯卡利從桌上探過身子,打開電話揚聲器,準備聽泰勒發飆。

科伯恩說:“基恩,羅斯想讓你回伊朗。”

“回去幹啥?”泰勒質問道。

科伯恩看著佩羅。佩羅搖搖頭。科伯恩說:“呃,有很多事需要處理,善後工作。從管理的角度說——”

“你告訴佩羅,我才不會因為什麽破管理事務回那個鬼地方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