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寧城往事(第3/3頁)

範小梵說:“但我還是無法理解,她為什麽偏偏要找陶姓人?”

宋河說:“這一點先不要糾結。只要能斷定她的確是雙重人格,那你就是大功一件了。”

接下來的三天,由範小梵牽頭的調查組對全市所有精神類醫院、心理診所進行了地毯式的排查,結果印證了宋河的推斷:葉雨欣確曾接受過治療。

葉雨欣接受治療的時間是案發前兩天。

那位心理主治醫師這樣告訴範小梵:“她看起來很害怕的樣子,渾身瑟瑟發抖,一直在哀求我一定要幫幫她,否則她就會沒命。我讓她不要害怕,說出來,她卻突然陰森地哈哈大笑,說‘醫生我其實什麽事兒都沒有,就是想聞聞消毒水的味道,所以才來了這裏……’”

範小梵問那位心理醫生,造成葉雨欣心理疾病的緣由究竟會是什麽,心理醫生露出了復雜的神情,而後如實告知:“其實,這是沒有一定標準的。往常,我們之所以能給出診斷的結果,那也是由於長期與患者進行接觸、觀察,而後才敢有定論。不過,就我多年的臨床經驗來看,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病症,都跟童年的經歷有關。就像一顆種子撒在大地上,破土而出、茁壯成長之時,突然遭到了暴風驟雨,雖然僥幸活了下來,但對它此後的生長一定會產生影響。這個影響可大可小,有的甚至還有潛伏期,然後突然爆發。”由此,案件的聚焦點拐了個彎,落在了葉雨欣的童年。

“究竟發生過什麽?”

宋河和範小梵在走訪包括葉雨欣的小學同學和老師、初中同學和老師,以及從小看著她長大的鄰居們時,都在用同樣的期盼問著這句話。然而,這些人的回答卻通通如出一轍。疊加的事實不得不讓宋河和範小梵相信:葉雨欣是在一個非常健康的環境下長大成人的,並沒有任何不堪回首的過去。

這真是一個叫人沮喪的結果!

就案件本身而言,辦案者的希望大都與美好背道而馳——不知道這是不是最大的諷刺?

這世界只有兩座城市,一座叫得,一座叫失。

得失全在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