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陰謀(第6/8頁)

唐高宗李治聽聞兄長慘死獄中,因遭背叛而充斥於心的憤怒才稍稍平息,等靜下心來反復琢磨,他才隱隱覺得其中有什麽不對。李惲畢竟是他的兄長,憑其對這位兄長的了解,說他荒淫濫權尚可信,謀反逆天卻實在不像是他的作為,難道這真的是樁冤案?李治越想越覺得寢食難安,可遍視朝堂,竟沒有一個自己信得過又敢於出頭說真話的人,能幫助他理清事情的真相。就在百般為難之際,時任並州法曹、政績卓著、備受尚書閻立本推崇的狄仁傑進入了李治的視線。

於是狄仁傑就在上元元年末,被破格提拔為大理寺丞,並由高宗親自任命徹查此案。狄仁傑果然不負聖望,只花了短短兩個多月的時間,就把案情的始末原委查了個水落石出,張君徹承認誣陷,被處以極刑,相關作過偽證,以及落井下石的各色人等也都一一遭到了處罰。上元二年,李治為李惲平反,追贈司空荊州大都督,李惲所有因此案無辜受到牽連的家人,也終得昭雪。狄仁傑更是因此聞名天下,坐穩了大理寺丞的位置,並得到了李治和武則天的特別賞識。

狄仁傑聽完宋乾重述的這段往事,靜靜地思忖著,半晌才道:“宋乾啊,你所說的這些都是事實,但我要告訴你的卻是其中隱含的另一段不為人知的往事。”

李惲有三個兒子,在謀反冤案中無一幸免,全部慘遭殺害。狄仁傑一直耿耿於懷的,是他雖然為李惲一家申了冤,卻沒有替他們避開災禍。其實就連皇帝也不知道,當時狄仁傑使盡渾身解數為李惲平反,並不僅僅是出於正義感和責任心,他還在竭盡所能地力圖幫助自己最好的朋友——李惲的小兒子,汝南郡王李煒一家,然而,他的幫助到得太遲了。

狄仁傑還在任汴州判佐時,偶然與李煒相識,遂成莫逆之交。但由於李煒的特殊身份,和狄仁傑自己的謹慎,這段交往幾乎沒有外人知道。狄仁傑在與李煒相識後不久就遷任並州法曹,自此雙方再無往來。直到李惲案發,狄仁傑才聽說李煒亦牽連在內,並在狄仁傑接受此案的前幾天,剛剛被處極刑。當時,李煒的妻子許敬芝正在汴州娘家待產,李惲案發後,她躲避到李煒的好友謝汝成家中,卻不知怎麽走漏風聲,官府闖入謝家,不問青紅皂白地亂打亂抓,竟將剛產下一名女嬰、行動不便的許敬芝活活打死,謝家亦遭牽連,整個宅第被燒成一片焦土。謝宅裏當時還有謝汝成年僅八歲的兒子謝嵐,和李煒那剛落地還未滿月的女嬰,據說都葬身於火海之中。唯一逃出謝宅的是謝汝成的妻子郁蓉,這女人很久以來就有些瘋癲,經此變故更是徹底瘋狂,就在狄仁傑趕到汴州查案的當天,郁蓉喊著謝汝成的名字投入汴州城西的龍庭湖,追隨她的夫君而去。

宋乾聽完狄仁傑的這段敘述,大為震驚,好半天才嘆息道:“這、這豈不是慘絕人寰的橫禍?”

狄仁傑淒苦一笑:“誰說不是呢。老夫一生所經歷的慘劇也不算少了,但像這樣令人傷痛欲絕,又發生在與老夫休戚相關的友人身上的,唯有這一樁。”

宋乾聽得心驚膽戰,低頭不語。良久,他才聽到狄仁傑仿佛在自言自語地說:“其實,李煒並沒有死。”

“啊?”宋乾張大了嘴,瞪著狄仁傑,說不出話來。

狄仁傑拍了拍他的手臂,輕輕嘆息道:“你已經和他見了幾次面了。”

宋乾嚅囁著:“見過面……啊?難道、難道是了……”

狄仁傑點點頭:“是的,你猜得沒錯,了塵大師就是李煒,當初的汝南郡王,李惲案中唯一的幸存者。”

“可是李煒不是已經被處死了嗎?”

狄仁傑深深地嘆息著,道:“被處死的不是李煒,而是有人冒他之名,代他去死。”

宋乾越發驚得雙目圓睜:“這、這怎麽可能?誰會代人去死?”

狄仁傑苦笑著搖頭:“有啊,這世上就是有這樣的傻子。那代替李煒去死的傻子,正是他的好友謝汝成。”

原來這謝汝成和李煒年齡相仿,長相也有些相似,李惲案發後,李煒當即帶著許敬芝逃到汴州,就是在那裏由謝汝成李代桃僵,冒充李煒入獄。當時的主審官員為了搶功獻媚於高宗,連審都未曾仔細審過,就將冒充李煒的謝汝成押解法場殺了頭。

宋乾百思不得其解地問:“可是這謝汝成為什麽要代人去死?還有,如果他代替李煒被殺了頭,留在謝家的又是誰呢?”

狄仁傑嘆道:“留在謝家的是李煒本人,他在官兵闖入之前就逃走了。你可知魏晉名士之風,重情義輕生死,謝汝成乃陳郡謝氏之後,渾身都是名士的風骨。他與李煒是生死之交,也知李煒遭陷蒙冤,故而才願以命相救。當然……謝汝成這樣做,還有別的原因。”說到這裏,狄仁傑突然停了口,又一次陷入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