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霓虹(第2/6頁)

師傅還告訴過我,關於豐都,其實之所以能夠發展為“鬼城”,實際上是源自於一場誤會。

在重慶還沒成為直轄市以前,整個川東,包括現在的湘西和鄂西,還有北黔,幾乎都是深受古巴蜀文化和東巫文化影響的區域,在商朝的時候,就已經是巴人活動的中心區域。而期間有其中一支名為氐羌的巴人部落,因和商朝的對抗,從眾多巴人的部族裏分離了出來,準備順著長江逃往現在的武漢一代,卻在途徑幽都的時候因為部族首領“土伯”的第6個兒子出世,就在那裏短暫停留。當時的幽都就是現在的豐都,而且當時只是一個小小的古羌族的村落。土伯向村子首領要求分地來安紮自己的族人和軍隊的時候,遭到了古羌族人的拒絕,他當時就起了殺心,於是親自帶著800氐羌勇士夜襲了村子,除了婦女老人和兒童,幾乎殺光了全村人,接著他便迫使古羌族人充當勞力,在依山的地方給自己修建了一座寨子。住進去以後覺得這裏地勢非常好,於是打算不走了,當時的商朝恰好滅亡,周朝的君主忙於安頓各地的叛亂,也就暫時沒把土伯這樣的小蝦米給放在眼裏。而當時正宗蜀人已經因為戰亂分散到了各地,再也難以凝聚起來,於是土伯覺得自己是眾望所歸,就在幽都自立為王,稱自己為“鬼帝”。氐羌原本是由古羌族分支出來的三支的後代,早在炎黃時期,古羌族便已經存在,後來漸漸就分化為羌族、古羌族、漢族。三族的結合,就衍生出一代巴蜀。而氐羌土伯滅了古羌族村子的行為,以下犯上也就算了,甚至是種欺師滅祖的行為。後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因為土伯自稱“鬼帝”,稱自己的族人為“鬼族”,幽都也就因此而漸漸變成了鬼城。而事實上那個時代,他們崇尚的並非真正的“鬼”,而是“巫”。而後來因為時間久遠且各種文化的交互,才讓這個原本是個小村子的小地方,成長為舉世聞名的“鬼國神宮”。

所以在路上,我對豐都的向往就是在《鳥瞰新重慶》裏面,那個巨大的山神,還有各式各樣古代留下的妖魔鬼怪,吐著長舌頭的吊死鬼沒有腦袋的斷頭鬼,以及被砍手砍腳,上刀山下油鍋的尖耳朵小怪們,還有那些從棺材裏因為突然發情而站起來的穿清朝服裝的僵小屍。卻直到到了才發現,這個美麗的小縣城,除了處處都散發著鬼城獨有的風情以外,和我生活的城市,幾乎是一樣的。而比起我所生活的水泥叢林,我似乎對這樣的地方更加向往。

到了豐都以後,我朋友給馬老板打了電話,順便也帶著我在城裏吃了一頓。我朋友告訴我,來豐都必須吃的東西,莫過於白砍雞了。白砍雞我在家也常常吃,卻經常因為佐料的問題,而沒有那麽美味。於是在豐都吃到的那一份白砍雞,算的上我人生中的白砍雞之最。

吃飯間馬老板也來了餐館,由於我們坐的是包房,關上門也還是可以談事情。於是吃完以後沒趕著結賬,我就請馬老板把自己遇到的事情跟我說了一下。

他說大概在1年前的時候,他從別人手裏收了個餐館過來自己做,因為之前的那個老板把這個餐館在當地算是經營得有聲有色,恰好不知道他是因為什麽原因要將自己的產業轉讓出來,而那時候馬老板剛好手裏閑錢也多,也正有進軍餐飲業的打算,於是雙方很快談好條件並簽了轉讓合同。馬老板告訴我,他甚至連這家餐館的名字和廚師都沒有更換,就是為了沿襲這種地道的口味,靠著先前那個老板積攢下來的好名聲,自己也就跟著沾光賺錢了。但是做了差不多半年開始,他的生意就一落千丈了。

我問他,為什麽會一落千丈,是因為換了廚師嗎?因為我是個對吃比較在乎味道的人,同樣的一家店若是換了掌勺的師傅,改變了我習慣的味道,我也不會再去吃了。馬老板說,不是,除了服務員和老板,什麽都沒有換過。是因為有客人上門來大鬧,說他店裏鬧鬼,這事情傳開了,大家都害怕了,就不再來了。

馬老板說,這件事情是這樣的,重新開張半年的時間以來,食客們不知道換過了老板,來吃東西的人還是絡繹不絕的,直到半年後的一天晚上,有兩男一女的食客深夜去了他們店裏,點了菜打算吃個宵夜,上菜的時候,他們卻發現盤子和碗裏,裝的全是紙做的元寶錢紙一類的,他們當時就覺得自己好像被店裏的人給戲弄了,就大聲訓斥那個上菜的人,罵著罵著,就動了手,抄起桌上的盤子就給上菜那人砸了過去,而盤子卻從這個人的身上貫穿了過去,直接砸在了地上。其中一個食客還以為是自己眼花了,就又上去打了一拳,發現自己眼前看到的人,好像是空氣一樣,根本碰不到。然後那個上菜的人,突然像是整個人都溶化了一樣,就消失了。這才被嚇到,認定自己撞了鬼,於是呼天搶地的逃走了,其中的那個女的還在逃出門的時候被車給撞傷了,於是幾天以後,那三個食客就帶著很多人來店裏門口鬧事,要老板賠錢還要討個說法,四處給人發傳單說這裏鬧鬼,最後還是警察同志來了,才把那三人給勸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