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符米

全國有很多地方的人都喜好吃辣子,湖南湖北四川貴州雲南廣西,無辣不歡。大概是因為地理位置的特殊,重慶這座山城夏季暴熱,而春秋冬則大多霧氣彌漫陰雨綿綿,加上兩江融匯,使得這座城市的濕氣相對其他城市而言稍顯重了點,於是重慶人吃的辣,叫做麻辣,而“麻”,則來自於得天獨厚的環境下種植的花椒。花椒原本有除濕的功效,這也使得重慶的男男女女一個個練就了火爆麻辣的個性,因為吃得麻,姑娘們的皮膚總是比較好。而因為喜好麻辣,也就出現了麻辣小面這種廉價美味的食物。

我是個愛吃面的人,所以我長期流竄於各個美味面館,在位於重慶南岸區後堡正街裏,有一家至今仍然在營業的老面館,雖然生意稱不上火爆,但是的確是地道的美味。因為它的面,我認識了這家店的老板,因為認識了這裏的老板,我還認識了另外一個人。

準確的說,不是人,是個鬼。

那是發生在2008年的事了,那天也不知道是發什麽瘋,原本是想去那附近很多日本人開的壽司店吃點料理的,卻鬼使神差的走到了後堡街上,選擇了這家面館。店是一對老夫妻開的,男的煮面加料,女的打掃店堂,看上去都60歲上下了。第一次吃他們的面,就覺得非常美味,到後來,我就隔三差五的去照顧他的生意,漸漸也開始跟老板聊天,也就成了朋友。老板姓王,到了2009年的時候,我漸漸也就在聊天中跟他交了底,當他得知我的真實職業以後,起初是對我有些畏懼,慢慢的也就接受了,接受的原因,卻是因為幫他解決了一個麻煩。

他告訴我,他家那院子裏,有個老鄰居,雖說是鄰居但是平時幾乎沒有什麽接觸,只是大家彼此知道對方住的很近而已。那個鄰居比老王大一輩,算得上是看著他長大的,這個大爺姓劉,解放前是國民黨的士兵,當初老蔣開始從重慶往貴州方向撤離的時候,中途不少將士都選擇了逃走並藏匿起來,劉老頭就是其中的一個。戰後他經過所謂的“勞動改造”,接著當了一名工人。幾十年下來,還算老實本分。後來經過單位的介紹,他娶了個老婆,不過他老婆沒過上幾年就帶著孩子跑了,至今都音訊全無。劉老頭退休以後,起初是在後堡的街口上擺了個修鞋的小攤,但是這10年來,因為歲數大了,生意做不下去,他身邊也沒有親人兒女,也沒什麽錢,也就每天在街上撿點礦泉水瓶子等東西去賣,每天靠著那麽一點微薄的收入來維持生活。劉老頭的家就住在老王院子的底樓,平常過上過下的時候能從窗戶裏看進去,但是家裏總是臟臟亂亂的,我相信那是因為他已經沒有足夠的體力來打掃房間。老王還說,最近幾年,劉老頭開始出現一些老年癡呆的症狀,於是他們院子裏的人一合計,就報告給居委會,然後安排鄰居們輪番去照顧他,甚至有人提出每家每戶湊錢,送老人到養老院去安度晚年。但是老人卻始終不肯,不肯的時候,他偏偏就清醒了。於是街道居委會都拿他沒有辦法,就叮囑左鄰右舍平時多關照點,有什麽事就立刻報告,免得這樣一個孤寡老人出什麽問題。

街坊們都在那住了幾十年了,彼此都很熟識,誰家裏有點什麽雞毛蒜皮的小事,很快八卦就會滿天飛,但是在這樣一個幾乎沒有秘密的小社區裏,人們卻是互相關愛。劉老頭也知道大家是在關心他,不過軍人天生的倔強讓他心領了大家的好意,卻拒絕了大家的幫助。直到近幾年老糊塗了,就開始做一些讓大家非常擔心的舉動。

老王說,他和老板開這面館已經10多年了,從單位下崗以後夫妻倆就指望著這個面館能維持生活,孩子也大了成家了,兒子在外面忙活賺錢補貼家用,兒媳婦就專門在家裏帶著孩子,他們老兩口就每天起早貪黑的經營面館,雖然收入不高,一家人還是過得和和美美的。劉老頭常常會到他家面館吃面,在那幾年,小面還是三塊錢二兩的時候,劉老頭總是把口袋裏的分分角角湊足三塊錢,點上一碗小面,吃了就走,期間不會跟任何人有什麽交流。老王也是個好心人,每次都會故意弄點臊子啊牛肉什麽的在他的小面裏,好讓他多少有點葷菜。生為一個開店的生意人,這樣的心腸還是非常難得的。直到他告訴我這些之前不久,有天晚上挺晚了劉老頭又來到店裏,也是點了小面,不過因為面條漲價,三塊錢的小面早就成了歷史,但是劉老頭還是給了三塊錢,劉老頭看上去精神不錯,也笑呵呵的,和先前的他感覺有些不一樣,原本老王一想都是老街坊了請你吃一頓也沒什麽關系,也就樂呵呵的給他弄了面,照例加了些葷菜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