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囚王

望龍門,位於重慶渝中區,老重慶人習慣性的把以解放碑商圈為分界點,高處的地方稱為“上半城”,地處的地方稱為“下半城”。而望龍門一代,就在下半城,多年前的一場大火,整個下半城受損嚴重,這也使得它如今的發展比不上上半城。多日前我們幾個開始研習七星陣的時候,司徒曾經跟我講過望龍門這個地名的來歷,因為河道邊上有一塊刻上“龍門”二字的宋代巨石,和長江對岸的龍門浩的巨石遙相呼應,於是稱之為望龍門,這是近幾十年來才出現的地名。

那天早上出門以後,司徒是車上最年長的人,剛剛進入下半城的區域,就堵車堵得一塌糊塗。打架頭一晚又都沒有睡好,於是司徒就跟我們說起了望龍門的故事。

望龍門古時候的地名叫做“太安門”,雖然有個門字,但卻只有城樓,沒有門洞。緊靠東水門和太平門。清朝因為重慶開埠的關系,許多外國人被統一安排在現在的南岸區以及上新街一代,本來是不經許可不得進入重慶城的,但是外國人很聰明,他們不直接跟城裏的本地人做生意,而是在望龍門一代開設了許多類似於“中介”的機構,等於是雇傭中國人來跟城裏的中國人做生意,自己在背後當翹腳大老板。也正是因為如此,望龍門一帶的商業發展一時間達到鼎盛,甚至比重慶城裏更加繁華。司徒告訴我們說,他小時候就在這裏的學堂裏念過私塾,和當時很多孩子的家長一樣,覺得只有念好書,才能當大官,而當大官就能保住家族的平安。

我問司徒,你今年到底多大了啊?重慶的私塾我聽說是在解放初期的時候就已經改制了啊。司徒斜著眼睛看我,然後微微一笑說,我還有兩年就70歲了,我出生的年份好,日本人就要投降了,而重慶針對那些地下分子的活動雖然殘酷,老百姓生活只是需要多多注意口舌,別說不該說的話就好了。我的父輩裏是經商的,我7歲不到就送我上了私學,沒上幾年重慶就解放了。我驚呼道真是看不出來你都68歲了,他學著我們年輕人說話的口氣說,哪裏,我只是看上去年輕而已。

司徒接著說,昨晚彩姐手機裏的相片,他還能夠依稀記得當時是在望龍門一代的一間老洋行,外國人離開了,房子就空了下來,被當時的政府接管以後,就分租給了當地的人民,用來開染布坊和藥材鋪,還就給那些在日本時期的舊學先生們,設立學堂,開課授徒。

司徒的學識淵博程度,我怎麽都不敢相信他是舊學學生。

司徒問我,你知道望龍門一帶最有名的地方有那些嗎?我說不就是那天你說的白象寺嗎?他說沒錯,白象寺其實是很多人喊順口了喊出來的名字,真實的名稱,是白象街和元通寺,那些老人圖方便,喊快了也就成了白象寺。雖然寺廟早就不知道上哪去找了,但是佛家的靈性依舊還在,這也是為什麽我當初斷言付強不敢在寺廟的舊土上亂來的原因。這為我們大大縮小了尋找的範圍,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可喜的收獲。司徒接著說,元通寺在清末的時候就已經荒廢了,後來經過幾十年的動蕩,現在連遺址都很難找到,只留下一個地名,和早期的那些吊腳樓了。不過這一帶很快就不存在了,變成照片和記憶了。

我問司徒,是不是這裏也要面臨拆遷了?司徒反問我,你認為有什麽地方是不敢拆遷的嗎?我無言,懊惱自己問了個蠢問題,對於一個城市的發展來說,摧毀重建比保持原貌要重要得多,我真擔心哪一天一覺醒來,發現自己睡在瓦礫當中,那些承載著我記憶的東西,都已經統統不見。

車開到儲奇門報社一帶的時候,再一次因為道路狹窄,但是公交車並行上客的原因,交通擁堵了起來。路邊的人們似乎早就習慣了這沓堵的樣子,習以為常了。我雖然是個地道的重慶人,但是這一代我來得卻是非常少,這裏除了七星陣以外,還有許久後的一段關於秋婆婆的動人回憶。司徒告訴我說,照片上的地方,就在白象街上,雖然幾十年過去了,那裏的路依舊還是原來的路,沒什麽大的變化,只是老房子在一座一座的減少,而我們此刻還無法確定照片上的那個房子是否還在。胡宗仁在後排冷不丁的問司徒這地方為什麽叫做白象街?我只聽說過白象方便面。司徒解釋說,你是成都人當然只知道個白象方便面了,在重慶,有一句幾乎是家喻戶曉的話,叫做“青獅白象鎖大江”,這當中的白象,就是白象街的由來。

司徒說,江對岸南濱路上的慈雲寺,在唐朝建立的時候,僧侶們發現寺廟選址的地方,有一塊天然的巨石,原本打算把這塊石頭搬到寺院大門的門口,再請德高望重的大師書寫寺名,卻在還沒來得及把字刻上去的時候,在一天夜裏遭遇天雷劈打,石頭裂成兩半,僧人們見狀後,發現兩塊石頭被切割成了形似獅子的樣子,於是就請來石匠,按照獅子的模樣進行雕刻,至今兩尊石獅依舊位於寺門的兩側。而幾乎是在同一時期,從太安門城墻邊的荒山上,也是因為一場雷雨,另一塊大石滾落,橫在路邊,次日過往的人們紛紛駐足看熱鬧,此間以為進城采買的慈雲寺僧人說,這塊石頭好像是一頭巨象,因為在唐朝,國力強盛,許多番邦效果紛紛朝貢,貢品中自然也有大象這樣的稀罕動物,僧人是個見過世面的人,他說這塊白色巨石看上去像是一頭大象,大家也就越看越像,後來有當地富賈花錢請人把這塊石頭也雕成了大象的模樣,這才有了“青獅白象鎖大江”的傳說,老百姓們認為北岸有“白象”,南岸有“青獅”,兩者隔江相望,且一上一下,鎮守長江,“青獅獻瑞,白象呈祥”,因此而得名。